庄生解牛斫轮故事.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庄生解牛斫轮故事

弦外之知

明嘉靖年间,青州府有座云门山,山下有个柳溪村。村里住着个奇人,名叫陈继道,四十来岁,以斫琴为生。

陈继道的琴坊临溪而建,推开木窗便能听见潺潺水声。坊内墙上挂满各式工具——刨、凿、锉、锯,件件磨得发亮。墙角堆放着待制的桐木老料,纹理细密如云霞。

这日清晨,天光未亮,陈继道已在灯下抚弄一块桐木板。他耳朵紧贴木材,指尖轻敲,闭目倾听回声。良久,他摇摇头,将木板搁置一旁。

“还是不对。”他喃喃自语。

徒弟阿青揉着惺忪睡眼走进工坊:“师父,这块板子您都琢磨半个月了,声音不是已经很好了吗?”

“好?”陈继道抬眼,“只是不坏而已。你听——”他又轻叩木板,“中段三寸处,回音滞涩,有如歌者喉中有痰。若制成琴,高音必不能清越。”

阿青凑近听了又听,什么也分辨不出。他来学艺三年,仍无法理解师父那近乎妖异的辨材能力。

“去把南窗下第三块料子取来。”陈继道吩咐。

阿青依言取来一块色泽深沉的旧木。陈继道接过来,过来,并不敲击,只用手掌缓缓抚摸表面,如同医者诊脉。

“此木可用了。”他突然说,“它原是城南文昌阁的梁木,阁毁于火灾时,它在最底层,烟熏火燎却未燃尽,纹理已被百年香火与热力重塑。”

阿青惊讶:“师父怎知它的来历?卖料的只说这是旧木头啊。”

陈继道微微一笑:“木质会记住它所经历的一切。你看这里,”他指着一条几不可见的纹路,“这是虫蛀后自愈的痕迹;再看这一片颜色变化,是常年受热气蒸腾所致。更重要的是——”

他将木板举至耳畔,用手指甲极轻地一划。

“听到了吗?回声中有烟火气,有余烬的低语。这样的木头制成的琴,音色会有特殊的沧桑感,最适合弹奏《广陵散》这类古曲。”

阿青听得目瞪口呆。在他耳中,所有的敲击声都差不多,哪分得出什么“余烬的低烬的低语”。

这时,门外传来嘈杂声。两人出门一看,只见村民簇拥着一人走来。那人身着官服,五十上下,面白微须,神情倨傲。原来是青州府新上任的通判周文甫,出了名的酷爱古琴。

周通判扫了一眼琴坊,开门见山:“听闻你是此地最好的斫琴师。我欲得一良琴,三月为期,可能办到?”

陈继道躬身行礼:“大人厚爱,小人自当尽力。不过制琴如育人,急不得。选材、开料、挖腹、合板、上漆、安弦,每一步都有定时。若要音色通透,仅阴干一道工序就需一年以上。”

周通判皱眉:“本官岂能等那么久!我出双倍价钱,你加紧制作便是。”

陈继道摇头:“这不是钱的问题。树木有自己的时间,强求不得。”

周通判面露不悦,随从见状呵斥:“大胆匠人,敢对通判大人无礼!”

气氛正僵时,一位青衣老者从人群中走出,拱手笑道:“周大人何必动怒。在下庄子休,略通琴理。良琴确需时日,不如先请陈师傅展示已成的佳作?”

这老者身形清瘦,目光澄澈,举止从容不迫。周通判见他气度不凡,勉强点头应允。

允。

陈继道取出自己珍藏的三张琴。第一张蕉叶式,形制秀美;第二张仲尼式,古朴端庄;第三张连珠式,华丽非常。

周通判试弹几下,摇头道:“音色平平,并无过人之处。”

一旁的庄子休却凝神细听,眼中渐露惊喜之色。

“妙哉!”他抚掌赞叹,“这三张琴,一张清越如山谷鸟鸣,一张浑厚如暮鼓晨钟,一张悠远如天际流云。更难得的是,每张琴的音色都与形制完美契合,仿佛它们天生就该是这个样子。陈师傅已经不止是在制作乐器,而是在释放木材本有的灵魂啊。”

陈继道浑身一震,望向庄子休的目光顿时不同。这番话,直说到他心坎里去了。

周通判不明所以,但见庄子休如此推崇,便说:“既然如此,你就为本官制一张‘绝世好琴’。半年为限,若成,重赏;若不成,封了你的铺子!”

说罢,带着随从扬长而去。

人群散去后,陈继道向庄子休深深一揖:“多谢先生仗言相助。”

庄子休摆手:“我只是实话实说。你的技艺已达化境,令人钦佩。不过老夫有一事不解——刚才那块被你认为‘不对’的木板,听起来已是上佳之材,为何弃之不用?”

陈继道沉吟片刻,引庄子休进入内室,取出一把古朴的二胡。

“先生请看这把胡琴。它的琴筒蒙皮并非寻常蟒蛇,而是罕见的金线蛙皮。当年我得到这张皮子,晾晒三年,总觉得差些什么。直到有一天,我在雨中听见青蛙鸣叫,忽然明白——蛙皮应在潮湿环境下才能展现最佳振动特性。于是我特制了一个保湿装置,果然音色大为改观。”

庄子休接过二胡,轻轻一拉,弦音湿润空灵,竟真有几分夏夜池塘的意境。

“我明白了。”庄子休眼中闪着智慧的光芒,“你不是在寻找‘好材料’,而是在寻找‘对的材料’——让每一块木材、每一张皮革都能在最适宜的状态下发出它本该有的声音。”

陈继道激动得几乎落泪:“先生真乃我的知己!这些年,人人都说我太过挑剔,连徒弟也觉得我吹毛求疵。殊不知材质若有毫厘不适,音魂便有千里之差啊!”

二人越聊越投机。庄子休便在村中赁屋住下,日日来看陈继道工作。

某日,庄子休见陈继道在削凿一块琴板,动作行云流水,几乎不加思索,不由问道:“陈师傅手艺如此精熟,想必闭上

文档评论(0)

卤蛋上传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坚持上传各类文章,资料,努力努力,加油加油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