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施工电梯操作技术规范指南
站在工地的脚手架下抬头望,施工电梯像个垂直的“钢铁公交”,载着物料和工友在楼层间穿梭。作为一线操作手,我清楚地知道:这台设备每一次平稳升降的背后,都是无数规范操作的叠加。今天就从“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三个阶段,结合这些年摸爬滚打的经验,和大家唠唠施工电梯的技术规范——这些不是冷冰冰的条文,是我们保护自己、保护工友的“安全密码”。
一、操作前:把隐患消灭在启动键按下前
我常和新来的徒弟说:“开电梯就像开车,点火前绕车一圈是规矩,开电梯前转三圈是命门。”操作前的准备工作,是整个流程里最容易被轻视却最关键的环节。
(一)设备本体检查:从“皮”到“骨”都要摸到
每天早上6点,我都会提前半小时到岗,先围着电梯转一圈。首先看基础部分:导轨架的地脚螺栓有没有松动?以前有回下雨后没检查,结果螺栓被泡松了,启动时电梯晃得像坐海盗船,现在想起来都后怕。接着是机械传动系统:齿轮和齿条的啮合间隙要拿塞尺量,标准是0.2-0.5毫米,太松会跳齿,太紧会加速磨损;导向轮和导轨的间隙得用手推一推,正常应该是“能活动但不晃荡”。电气系统更要细查:操作面板的按钮有没有失灵?以前有个工友图省事,用胶带粘住“急停”按钮,结果真出状况时根本按不下去——这哪是图省事,是拿命开玩笑!
安全装置的检查尤其要“吹毛求疵”:防坠安全器的标定日期得看清楚(每xx个月必须送检),限速器的钢丝绳有没有断丝(超过5%就得换),上限位开关得手动触发一下——我试过,有些老设备的限位开关弹簧疲软,不使劲按根本不动作,这种情况必须立即报修。
(二)环境与载荷确认:电梯不是“超载货车”
很多事故就出在“差不多就行”的心态上。比如地面通道,必须保证2米内无杂物,我见过送砖的工友把手推车横在电梯门口,结果电梯启动时刮到手推车,差点把人带倒。再比如层门,每个楼层的防护门必须能自动关闭,有次12层的防护门被钢筋卡住没关严,物料车刚出去半截,工友脚一滑就踩空了——好在电梯限速器及时动作,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载荷方面,必须严格看额定载重(一般是1-2吨)。有回钢筋工图省事,把3吨钢材硬塞进去,结果启动时电机冒黑烟,导轨架都变形了。现在我每次装货都拿磅秤过一遍,哪怕多跑两趟,也比出事故强。人货混装更是大忌——物料堆太高会挡住视线,人站在里面一旦急停,根本没地方躲。
(三)人员资质与沟通:“一人操作,全员负责”
操作证是上岗的“敲门砖”,但比证书更重要的是“安全交底”。每次换班,我都会和上一班的师傅对个话:“今天设备有没有异常?”“哪个楼层的层门不好用?”这种口头交接比签字更实在。乘梯人员也要培训——我专门印了小卡片,上面写着“不扒门、不探头、不超载”,给每个第一次乘梯的工友塞一张。有回农民工大叔问我:“这电梯比老家的井架安全不?”我指着防坠器说:“您看这铁疙瘩,要是电梯掉下去,它能把整个笼子卡死在导轨上。”他笑了:“有这宝贝,我坐得踏实。”
二、操作中:每一步都是“精准芭蕾”
启动键按下的那一刻,操作手的神经就得绷起来——电梯运行中的每个动作,都像在走平衡木,容不得半点马虎。
(一)启动与运行:“慢三拍”比“快三步”安全
启动前必须确认三件事:笼门和层门都关严(我习惯用手拉一拉,有时候风大,门看似关上了其实没扣紧);乘梯人员站稳扶好(特别是带工具的工友,锤子、扳手得放稳当,有回一把钳子掉下来,砸在脚背上肿了老大);楼层召唤信号明确(现在很多电梯有数码显示,但我还是习惯喊一嗓子:“去5层的准备好!”)。
运行中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看电流表,超过额定值1.2倍就得减速;看电压表,低于360V可能会跳电;听声音,正常是“嗡嗡”的均匀声,要是出现“咔嗒咔嗒”的异响,十有八九是齿轮缺油了。速度控制也有讲究:空载时可以跑高速(一般0.6-0.8m/s),重载必须低速(0.3-0.5m/s);启动和停止时要缓加速、缓减速,我带的徒弟有个急脾气,猛加速猛刹车,结果有次把工友手里的砂浆桶甩翻了,溅得满身都是——虽然没受伤,但吓得人家半个月不敢坐电梯。
(二)停靠与开关门:“平层”是个技术活
停靠时最忌讳“差不多就行”。我有个小窍门:快到目标楼层时,提前2米松加速键,靠惯性滑行,这样平层误差能控制在2厘米内(标准是不超过5厘米)。如果误差大了,得用点动按钮微调——千万不能直接急停,那样会让导轨架受冲击,时间长了螺丝都会松动。
开关门的学问也不少:笼门要“轻推轻拉”,我见过猛关门把门锁扣撞断的;层门必须等电梯完全停稳再开,有次电梯还没停住,工友就扒门,结果手被门和导轨夹了。特别要注意“二次开门”:有时候电梯停稳后,门会自己弹开一点,这时候得再推一下,确保完全闭合——有回就是因为没注意,电梯启动时门蹭到了脚手架,差点把笼子带偏。
(三)特殊工况应对:“意外”早有预案
下雨、起雾、大风天是最考验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