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师大附中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docxVIP

湖南省长沙市师大附中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南师大附中2025—2026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大练习

语文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得分:____________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儒道墨三家,经过一个世纪左右的“绌”“辩”与“是非”之争,都不同程

度地吸取了其他两家的长处,也都一定程度上发展、完善了自身。剩下的,便是

三家的最后角逐了。

首先发难的是儒家。孟子之时,“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

归墨”(《孟子·滕文公下》)。但是,在孟子看来,“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

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故“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

而“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正是孟子自我设定的历史使命。

在孟子看来,杨朱的“为我”,是唯以“自适”为务而无有群体关怀,所以是

“无君”;而墨子却又因为“兼爱”天下,无有人我之别,从而陷入“无父”。两

者看似相反,但作为无人伦的禽兽之道却是一致的。孟子又说:“杨子取为我,拔

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①执中。执中为近之,

执中无权,犹执一也。”(《孟子·尽心上》)孟子的这一划分,不仅体现了儒家对

杨墨两家的双向借鉴,而且也显现了其双向批判的锋芒。孟子立足于儒家仁心善

性之“权”基础上的“执中”。正因为以“权”执中,故其能立足于人之为人的性,

“养气”“集义”两路并举,“仁政”“民本”双面竞开,从而使己“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孟子·滕文公下》);对人则“孝弟”“推恩”

而“达于四海”。这样,整个人伦世界,从个体之安身立命到群体之政教风化,就

非儒家莫属了。

就在孟子“劈杨墨”的同时,道家的庄子也展开了其“剽剥儒墨”以“适己”

的活动。在庄子看来,“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

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庄子·齐物论》)。这就是

说,所谓儒墨之不同主张,不过是小成荣华之言;其所以有是非,是因为他们都

“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而从道的角度看,则既无所谓人我之别,也无所谓是

非之争,这就是“道通为一”。另一方面庄子又认为,“骈于辩者,累瓦、结绳、

窜句,游心于坚白同异之间,而敝跬誉无用之言非乎?而杨、墨是已!”(《庄子·骈

拇》)显然,不仅“儒墨之是非”是庄子所要消解的,就是“杨墨之辩”也同样是

嘲笑的对象。

庄子本人的旨趣,是通过“心斋”“坐忘”,由“有待”至于“无待”,从而“均

是非”、“齐物我”、“泯生死”、“登高不慄,入水不濡,入火不热”(《庄子·大宗

师》),可以“自适”于“无何有之乡”,陶醉于“广莫之野”。当然,庄子是通过

“寓言”来表达所有这一切的,但透过其种种意向,不难发现庄子确实为个体勾

画了一条泯是非、去成见的存世自适的解脱之道。如果说立足于道德善性以仁政

天下的人伦关怀已非儒家莫属,那么,对于个体之如何存世自适、摆脱烦恼而一

任本真之性,道家也就当仁不让了。

这样,在这个三角角逐中,真正失败的便只是墨家了。其“贱人”的出身、

功利主义的群体关怀与形上思辨的先天不足,本来就使其在儒道墨三家中居于劣

势;在儒道两家的左右夹击面前,又缺乏孟、庄那样能力挽狂澜的巨擘。所以,

它只能悲壮地退出整饬人文的论坛,而以墨侠的形式回归于作为其原初产地的社

会下层。在以后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每当群体之生存遇到危机,它要么借宗教的

形式(如原始道教),要么以农民起义的形式发出呼喊,以拨正儒道两家对人之关怀

的偏颇,从而对整个社会的人文建构起到一种制衡作用;至于其立足功利的群体

关怀却真正地被历史遗忘了。这固然是墨家的失败,但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

历史性失败。

在汉初,黄老之学作为一种“与民休息”的政治哲学曾风行一时,但由于其

“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故很难直接将其归类于先秦道家。而儒家由于立足

于善性,起始于成己,归结于成人而王天下,故到了汉武帝时代终于上升为一种

官方的意识形态。不过,作为官方哲学,毕竟要以群体关怀为重心,而儒家推己

及人的群体之道却不仅使其经典变得越来越烦琐,而且由于谶纬的夹杂也使其越

来越庸俗化、迷信化,这就是经学的衰微。其后,玄学家引老庄入儒,倡清谈之

风,但又因其行为乖张,冲决人伦而为世所弃。由于其时佛教已开始盛行,故儒

道一起卷入了三教论争的旋涡中。

(节选自丁为祥《儒道墨人的关怀比较》)

【注】①子莫:人名,是孔子弟子颛孙师(子张)的儿子,子张氏之儒的第二代

掌门。

1.下列关于孟子对杨墨思想态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认为杨朱“为我”只重个人自适而无视群体,墨子“兼爱”泯灭人我

之别,二者思想看似相反,但在违背人伦这一点上是一致的。

B.孟子引用“拔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无与伦比94348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业文章服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