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次韵傅惟肖
萧德藻
竹根蟋蟀太多事,咦得秋来篱落间。
又过暑天如许久,未偿诗债若为颜。
肝肠与世苦相反,岩壑嗔人不早还。
八月放船飞样去,芦花丛外数青山。
【注释】
次韵: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也称步韵。世传次韵始于白居易、元稹,称“元和体”。
傅惟肖:南安(今属福建)人,是萧德藻友人。曾知清江县(今属江西),有善政。
萧德藻,南宋诗人。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闽清(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初官乌程令,历知峡州,终福建安抚司参议。为姜夔之师,曾从曾几学诗。杨万里称其诗工致。有诗集《千岩摘稿》,久佚。清人光聪谐《不为斋随笔》丁卷曾搜集其诗共十一首,残句若干。
竹根:竹子的根部。
多事:做多余的事,做不应该做的事。
篱落:篱笆。
暑天:夏季炎热的日子;夏天。
如许:像这样。
偿:归还,补还。
诗债:谓他人索诗或要求和作,未及酬答,如同负债。
若为颜:如何有脸面,犹难为情。颜,颜面。
肝肠:指思想、性情。
苦:极,甚,很。
岩壑:山峦溪谷。借指隐者的住所或隐者。
嗔:嗔怪、责怪。
放船:开船,行船。
飞样:像飞行一样。
芦花:芦絮。芦苇花轴上密生的白毛。
数:数算、查点。
青山:青葱的山岭。指归隐之处。
【译文】
我依照傅惟肖来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写来酬和他的诗
萧德藻
竹丛下面的蟋酒简直太爱做多余的事了,它们的声声鸣唤把秋天引领到了这篱笆中间。从大热的夏天到现在已经过去这么久了,我却还没能写首像样的诗歌,这怎么好意思。我的性格和这个世界的规则正好相反,山岩沟壑总在嗔怪我为什么不早点回去。我多么希望在这仲秋八月放船如飞地远远离去,细数芦花丛外的座座青山。
【赏析】
这首诗可能作于诗人任乌程(今属浙江)县令时。傅惟肖曾知清江县,是一个颇能同情民生疾苦的良吏。从诗的内容可知,傅惟肖在“暑天”作诗,要求诗人“次韵”,然而诗人没有立刻作诗以答,于是欠下“诗债”。如今已到秋天,若还不还债,便难为情了,故提笔作此诗。
这首次韵诗,抒发了诗人亟想退隐的情怀。前两联写诗人落寞潦倒的心情。首联怪蟋蟀。蟋蟀在地下活动,啮食植物根部,诗人房舍周围的篱笆是竹子编成的,故云“竹根蟋蟀”。又晋崔豹《古今注》云:“蟋蟀,一名吟蛩。秋初生,得寒则鸣。”诗人独处室内,感到分外寂静、冷清,又在百无聊赖之中,听到了蟋蟀的鸣声。蟋蟀鸣声虽细,可在情绪本已不佳的诗人听来,觉得十分聒耳,况且那蟋蟀又是伴随着萧瑟之秋而来的,因此,诗人不由得责怪起蟋蟀来,怪它“太多事”了:“唤得秋来篱落间。”这未免有点错怪了蟋蟀,原本是它随秋而生,可诗人却怪它将秋唤来。因为其时诗人情怀既恶,也就管不得蟋蟀的蒙受不白之冤了。颔联转而怨自己。恼人的秋天既已来了,诗人意识到这点时,心头又一惊:“又过暑天如许久”,不禁暗暗埋怨自己:计划要写的那些诗,至今都还不曾动笔一“未偿诗债”,真是难以为情。从事件发展的顺序看,友人作诗索和在“暑天”,他和诗回报在秋天。按这个顺序作诗,就太平板了。所以颠倒过来,先从眼前的秋天写起。而且这两句,还是讲究对仗的,却一气贯串,活泼自然,令人感觉不到这是对偶句。这是一种很高明的手段。
由埋怨自已的“未偿诗债”,又进而埋怨自己的不早归山林(但话却是从反面说起),因而在颈联中倾诉自己所怀未伸。先明言:“肝肠与世苦相反”,世人肝肠,便是热衷仕进,看重名利,自己则与之相反,自甘淡泊,不求名利,不慕富贵,而唯有隐逸山林方是志趣所在。“苦”,含有此乃秉性所致,便是自己亦无可奈何之意。其时诗人也许正官乌程令,因此接着便道,至今尚混迹官场,不能如愿归隐山林,所以便是连那岩壑也在嗔怪我何以不早还了。“还”,含有自己原是山林中人而却流寓在外未归之意。
既想“还”而未能“还”,末联便生出幻想:就在这八月之中,我当能似陶靖节那样解职而归,可以放船像箭一样飞去,在芦花丛外,看到了青山座座,我就愿终老在这其中任何一座深山之中。末两句写出了诗人犹如网中之鱼忽得解脱,自由自在游回大海时的那种快感。这一联的虚写妙在逼真,仿佛实有其事。不过,后来诗人果如所愿,卜居在乌程的屏山。
这首诗虽然透露出了诗人的内心苦闷,但由于他笔致活泼,好以拟人化的手法从反面写来,如“蟋蟀唤秋”、“岩壑嗔人”,故给作品带来了幽默感,而冲淡了其中苦涩的况味。艺术上,这是一首完全符合格律的七律,却未受格律束缚,句法、章法都活泼、跳脱,虽字字锻炼,却又能不露斧凿之痕,好像是“满心而发,肆口而成”,显示了作者的深厚功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总之,这是诗人次友人傅惟肖原韵的答赠之作。这首诗以蟋蟀“唤秋”起兴,前半就和诗推迟致歉,后半抒写辞官归隐情怀,表达诗人对未能早归山林的自责往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全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既有苦闷也有幽默,体现了诗人的艺术功力。
试题:
(四)阅读Ⅳ(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4-2025年高考语文真题汇编之文言文高效训练(学生版+解析版).docx
- 2025-2026年上海市华师大二附中十月高一语文测试卷及答案详解.docx
- 2025年北京市海淀区初一(上)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2025年高中语文选必下《归去来兮辞》挖空练习含答案.docx
- 2025年上海市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复习(基础知识+课内古诗文+课外文言文).docx
- 2025年上海市徐汇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中试卷(暂无答案).docx
- 2026届河北省NT20名校联合体高三语文联考作文题目解析及范文:博士生庞众望在清华大学新生开学典礼的发言.docx
- 2026年高考语文备考之语文文字运用:成语+语病+标点+补写专项训练.docx
- 2026年高考语文复习:教材与日常语境常用成语汇编.docx
- 2026年高考作文备考之(标题)化用古诗词作文标题例举+巧拟作文标题十八法.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