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省皖南八校2026届高三10月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题古诗鉴赏详解:陶渊明《酬刘柴桑》.pdfVIP

徽省皖南八校2026届高三10月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题古诗鉴赏详解:陶渊明《酬刘柴桑》.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真题呈现]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

酬刘柴桑①

陶渊明

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

门庭多落□,慨然知已秋。

新葵郁北牖②,嘉磁养南畴。

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

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

[注]①陶渊明于405年辞去彭泽令后,彻底归隐田园。此诗为陶渊明晚年回赠友人刘柴桑的

一首酬和诗。②北牖:北面的窗户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为一首酬和诗,但撇开问答一类的应酬话,着重书写自己的

感受游兴等,写法独特。

B.诗人归隐后,因物质生活穷困而少有人往来,但诗人沉浸田园的

闲适淡忘四时,并不孤寂。

C.从意境营造角度,较”木”而言,□填“叶”字营造的氛围更契合全诗

质朴自然的风格。

D.诗人关注农事,描绘葵菜、稻穗的成长,用笔清淡却能使人联想

到生长之态、色彩之感。

16.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结尾说:“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

命复奚疑!”请结合这句话,谈谈你对本诗主旨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

15.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赏析诗歌。“因物质生活穷困而少有人往来”

错误。诗中”穷居”指”居于乡野、远离尘嚣”,而非”物质生活穷困”之意,呼

应陶渊明的归隐选择;“寡人用”指“少世俗应酬”,而非“少有人往来”,呼应

诗人主动脱离尘网后的状态。

16.诗人居于穷困之境仍坦然处之,对自然更替和生机都欣然接受;

深知生命无常时仍选择在良日出游,积极乐观地享受生活,(3分)这与“聊

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内涵一致,突出陶渊明顺应自然、珍视生

命、乐天安命的独特生活态度。(3分)

【解析】每点3分,意对即可。

[译文]

偏僻的居处少有人事应酬之类的琐事,有时竟忘记了一年四季

的轮回变化。巷子里、庭院里到处都是树木的落叶,看到落叶不禁发出

感叹,才知道原来已是金秋了。北墙下新生的冬葵生长得郁郁葱葱,田

地里将要收割的稻子也金黄饱满。如今我要及时享受快乐,因为不知道

明年此时我是否还活在世上。吩咐妻子快带上孩子们,乘这美好的时光

我们一道去登高远游。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酬和诗。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

的日常情景,展现了秋日里庭院落叶、北牖葵菜茂盛、南畴庄稼良好的

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面对人生无常,要及时行乐,

携家人远游享受美好时光的思想。

诗的开篇两句“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诗人称自己幽

居僻处,鲜有人往来,以至于时常忘却四季更迭的节序变化。但这并非

实情,实则诗人在似知非知间,悄然体悟着生命的独特意趣。随后的八

句“门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新葵郁北墉,嘉磁养南畴。今我不为乐,

知有来岁不?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与前文形成鲜明对照。时而

忘却四时流转,却又因落叶敏锐感知秋意;庭院落叶纷扬,而墙角新葵

与南畴嘉毯正繁茂生长;本甘愿穷居度日,却又择日远游。这些看似矛

盾的意象,巧妙展现出时间的永恒无尽,与生命的短暂易逝。因幽居寂

寞而忘时,却被一片落叶唤醒,惊觉秋天已至,恰似生命也在不知不觉

中步入秋季。墙角蓬勃的新葵、南畴饱满的嘉毯,即便此刻繁盛,却也

如同生命敲响的暮钟,预示着繁荣难以长久,暗示生命的辉煌即将落幕。

于是,诗人在穷居忘时之时,敏锐察觉到生命如白驹过隙,毅然选择良

辰吉日,携家人远游,为短暂生命添上一抹亮色。“今我不为乐,知有

来岁不?”一句,不见对未来未知的恐惧,尽显把握当下、尽享今朝的

豁达胸襟。诗人情绪的跌宕起伏,与万物的兴衰荣枯相互交织,其中既

有难以忘怀尘世的忧愁感慨,又有直面生命的乐观旷达,共同构筑起诗

歌多层次的丰富内涵。

在《酬刘柴桑》里,陶渊明以隐居躬耕所享的自然之趣,以

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回应刘柴桑。诗中字里行间,尽显淳朴祥和

的田园生活意趣。全诗仅十句,篇幅短小却意蕴醇厚。其写法别具一格,

摒弃常见的应酬对答之语,专注抒发自身感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uzuz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