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桩扩底质量验收标准​.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工挖孔桩扩底质量验收标准

作为在桩基施工一线摸爬滚打了十余年的老施工员,我常说:“桩基是建筑的根,扩底就是根上的’碗’——碗越大越稳当,但碗要是没做好,整栋楼都得晃。”人工挖孔桩扩底工艺看似简单,实则每个环节都藏着技术门道,而质量验收更是把好”根”的最后一道关。今天就从咱们一线人的视角,聊聊这扩底验收的那些”硬规矩”。

一、为什么要抓扩底验收?先得明白扩底的”核心使命”

人工挖孔桩的扩底,本质是通过扩大桩端尺寸,让桩身能把上部荷载更高效地传递到持力层。就像盖房子打地基,普通桩基是”单脚站”,扩底后就成了”扎马步”。我见过太多因为扩底质量不达标引发的问题:有的扩底坡度太陡,像个”尖底碗”,导致应力集中压碎持力层;有的扩底直径不够,结果静载试验时沉降超标,最后不得不补桩——费时费钱不说,更让施工方的信誉打了折扣。

所以,扩底验收不是走形式,而是用标准给”扎马步”的姿势定规矩。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等现行标准,扩底验收要抓住”尺寸准、形状对、强度够、隐患清”四个核心,环环相扣才能守住质量底线。

二、验收前的”必修课”:准备工作做到位,验收才能不抓瞎

干我们这行有句老话:“验收看现场,功夫在平常。”扩底验收前,有三项准备工作必须做扎实,不然到了验收环节容易手忙脚乱。

(一)查人:谁在干?资质合不合格?

扩底施工不是随便找个工人就能干的。首先,作业班组必须有桩基施工专项资质,这是”入门券”;其次,班组长得有5年以上人工挖孔桩施工经验——我带过的徒弟里,头两年连扩底工具都使不利索,更别说控制坡度了;最后,现场技术负责人必须持有注册建造师或施工员证,得能看懂图纸、会用测量工具,遇到问题能当场拍板。去年有个项目,班组临时换了个新手,扩底时把坡度多挖了5度,要不是技术负责人及时叫停,差点酿成事故。

(二)查料:用的啥?质量过不过关?

扩底虽不直接用钢筋混凝土,但和桩身是”一根藤上的瓜”。验收前要重点查三批材料:一是钢筋,得核对合格证、复试报告,尤其是扩底部位的加强筋,直径、间距必须和图纸一致(我就见过工人图省事,把Φ16的钢筋换成Φ14的,结果检测时承载力差了20%);二是混凝土,扩底段一般用C30以上强度等级,要查配比单、试块养护记录,现场用坍落度筒测坍落度(正常得控制在180-220mm,太干了容易离析,太稀了强度上不去);三是护壁材料,扩底段通常在持力层,护壁可能用钢筋混凝土,得检查厚度和强度,防止扩底时孔壁坍塌。

(三)查工具:用啥测?准不准?

验收工具就像医生的听诊器,不准的话全是误判。常用工具有四样:①5米钢卷尺(必须校准过,我见过有工人用磨秃了头的卷尺,量出来的直径差了5cm);②坡度尺(专门测扩底坡度,精度要到1度);③测斜仪(测桩孔垂直度,扩底段偏差不能超过0.5%);④混凝土回弹仪(检测护壁或桩身强度,得提前送计量所标定)。记得有次验收,回弹仪没校准,测出来的强度比实际低了5MPa,吓得我们连夜钻芯取样,最后虚惊一场——但教训是,工具必须”准”字当头。

三、现场验收:从”孔口”到”孔底”,12个关键指标逐个过

准备工作做好了,接下来就是现场验收的”真刀真枪”。扩底验收得从孔口往下查,先看整体轮廓,再抠细节尺寸,最后验隐蔽工程,一共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硬指标。

(一)第一关:成孔质量——扩底的”基础台”

扩底是在桩孔底部”膨大”,所以成孔质量不过关,扩底再漂亮也是白搭。这里要查三个指标:

桩孔直径:设计直径一般是800-1200mm,扩底段以上的普通段直径偏差不能超过+50mm(负偏差绝对不允许,会影响桩身截面)。我常用钢卷尺从孔口四个方向量,取最小值,要是发现某个方向小了30mm,那必须返工。

垂直度:用测斜仪从孔口放到孔底,测倾斜角度。规范要求不超过0.5%,比如孔深10米,偏移不能超过50mm。去年有个孔因为土层不均,挖到5米时偏了80mm,最后只能用混凝土回填重新挖,耽误了一周工期。

孔深:得用测绳从孔口到底部实测,必须进入设计持力层不小于1倍桩径(比如桩径1米,得进持力层1米以上)。有次验孔,工人说挖到持力层了,我用钢钎一探,下面还有30cm软土,结果又往下挖了半米才合格。

(二)第二关:扩底尺寸——“碗”的大小和形状

这是扩底验收的”核心戏”,四个指标必须卡死:

扩底直径:设计通常是桩身直径的1.5-2.5倍(比如桩身800mm,扩底可能到1600mm)。验收时要从孔底往上量,在扩底起始点(俗称”变截面”位置)和扩底最宽处各量两次,取平均值。偏差不能超过+50mm(小了承载力不够,大了浪费材料还可能扰动周围土体)。我遇到过最离谱的,工人把1600mm的扩底挖到了1800mm,结果持力层被超挖后出现松动,最后不得不注浆加固。

扩底高度:指变截面到桩底的垂直距离,一般是扩底直径的0.7-1.0倍(比如

文档评论(0)

【B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