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五类意识的达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8

高中历史教学中五类意识的达成

以《第一次世大战的后果》的教学为例

吕准能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浙江金华321004)

发表于《历史教学》(中学版)2015年第1期P64

[关键词]一战,衰落,新生,教学,反思

江苏连云港的刘俊利老师曾倡导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把五类意识作为主要目标,其中主要包括现实意识、证据意识、融合意识、问题意识、分层意识等用“学术性”增强历史课堂“人性化”的研究与反思,刘俊利,《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4年第6期。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新教材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单元一的第4课,笔者经过多次磨合,觉得探究的空间较大。为此,力求在教学中务必稳扎稳打,创设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凸显“

用“学术性”增强历史课堂“人性化”的研究与反思,刘俊利,《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4年第6期

一、教材分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是人教版高中历史战争模块单元一的最后一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既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单元的总结,又为单元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做好奠基。而且本课理论性强,容量较大,思维含量较高,况且又与必修三个模块的联系紧密,因而教学难度不小。随着该模块前三单元列入了浙江必修Ⅰ模块的备考复习内容,在高考中的分量势必加重。为此,亟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打造“人性化”课堂。

二、教学目标

1、初步区分战争正义性与非正义、正负作用等,基本习得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后果

2、简要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文明的双重影响,并懂得学习一战后果的现实意义

3、学会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客观上的进步作用。

三、学法指导

建议学生利用学程预习课本,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再利用周年纪念;用足用好教材上的材料,能够解读相关历史信息;并注意与必修三个模块相关考点的渗透;进而引导学生发出你的好声音,想出你的好点子,增强对话互动;着力在学习流程中从神入历史到感知历史到反思历史,促进由“成人的历史”到“儿童的历史”转变用课程理论引领教学实践——读陈志刚老师《历史课程本体研究》有感,沈为慧

用课程理论引领教学实践——读陈志刚老师《历史课程本体研究》有感,沈为慧,《中学历史教学》2013年第6期

四、学习流程

导入:从一战百年说起。

“全球最后1名一战老兵逝世标志‘一个时代结束’——2011年5月4日一战老兵克劳德?斯坦利?乔勒斯逝世,享年110岁。

设问: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

教师纠正了个别同学回答为1914年6月28日,那是萨拉热窝事件,这只是导火线,正确的应是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一战虽然过去了百年(板书),亲历者基本上已经作古,但世人对于一战的回望、追问和反思永远不会停止,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板书),并打出“旧欧洲的衰落新世界的崛起”(板书),希望同学们你说我想,共话一战百年。

设计意图:体现了现实意识,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百年纪念的热点进行导入,试图穿越时空,创设情境来先声夺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回望、追问和反思第一次世界大战历史的兴致,增强情感因素,让课堂充满人性,避免师生无情感弊端。

(一)大战前的欧洲:光荣与梦想

师:大战前的欧洲,黑格尔、马克思、达尔文、诺贝尔等名人辈出,还有发明火车开创了铁路时代、象征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埃菲尔铁塔和富丽堂皇的凡尔赛宫等。自从新航路开辟以来,五百年来世界格局的中心都在欧洲,欧洲人创造了辉煌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理性的光芒照耀四方,几代人满怀了光荣与梦想。

设计意图:显示了融合意识,虽然本课教科书上没有涉及,但通过凸显一战前欧洲的光荣与梦想,既回顾复习了部分必修模块的史实,又为接下来讲述欧洲的衰落做好前后对比的铺垫,避免突兀。

(二)大战后的欧洲:浩劫与衰落

材料1:1914年7月,英国对德宣战的那个夜晚,英国外交大臣格雷遥望着伦敦街头闪烁的灯光,曾十分沮丧地说:“整个欧洲的灯火正在熄灭,我们此生都看不到它们再亮起来了。”

设问:上述材料来自教材第18页上,请问格雷的担心是否杞人忧天?而实际情况又是如何的?

师:实际上欧洲文明受到了巨大冲击,看看教材第18页上的图片“伤兵和墓地”,许多城市变成了废墟,人们的脸上充满了忧郁、痛苦和焦虑的神情。祸不单行,当时疫病席卷了世界,譬如1918~1919年的流行性感冒(称为西拔牙流感),曾导致全世界上千万人感染而死亡,可谓触目惊心。

再来关注凡尔登墙上的一则哀词:“悼亡儿,自从你闭上眼睛,我的眼泪就流个不停。”这是牺牲的800万战士家属的凄惨心声。

设计意图:反映了证据意识,罗列了欧洲在一战后所受冲击的一些典型材料,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以显示大战所带来的惨重损

文档评论(0)

gnsy05lszr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8月0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