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古诗文注释解析.docxVIP

《石壕吏》古诗文注释解析.docx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壕吏》古诗文注释解析

杜甫的《石壕吏》是“三吏三别”中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一篇。它以其洗练的语言、高度集中的情节和深沉的人道主义关怀,展现了“安史之乱”时期底层民众的深重苦难。本文旨在对《石壕吏》进行较为细致的注释与解析,以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首现实主义杰作的内涵与艺术魅力。

一、字词注释与疑难解析

【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重点字词注释】

1.石壕村:地名,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东南。壕,一作“壕”。

2.投:投宿。

3.吏:指抓壮丁的差役。

4.夜捉人:点明差役行为的时间(夜间,趁人不备)和性质(强制性)。

5.老翁:老年男子,指这家的男主人。

6.逾墙走:翻墙逃跑。逾,越过。走,古今异义词,此处为“逃跑”之意。

7.老妇:老年妇女,指这家的女主人。

8.出门看:出来查看情况。一个“看”字,包含了惊恐、无奈与试图应对的复杂情绪。

9.吏呼一何怒:差役的叫喊是多么凶狠。一何,何其,多么。怒,愤怒,凶狠。

10.妇啼一何苦:老妇的啼哭是多么悲苦。啼,哭泣。苦,悲苦。

*解析:“一何怒”与“一何苦”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差役的蛮横与老妇的悲戚,立刻将矛盾冲突推向高潮,展现了阶级对立的残酷。

11.前致词: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致词,说话,陈述。

*解析:此处省略了主语“老妇”,古文常用省略。“前”字表现了老妇的主动,为了保护家人,她不得不挺身而出。

12.三男邺城戍:三个儿子都在邺城防守。男,儿子。邺城,地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当时是唐军与叛军激战的主战场。戍,防守,服役。

13.附书至:托人捎信回来。附,捎带。书,书信。至,到。

14.新战死:最近战死了。新,刚刚,最近。

*解析:“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短短十字,字字泣血,写出了家庭的巨大牺牲和老妇的剜心之痛。“新”字尤显悲惨,可见战争的惨烈和生命的脆弱。

15.存者且偷生:活着的人也只能姑且苟且偷生。存者,指活着的那个儿子和老妇自己等。且,姑且,暂且。偷生,苟且活着。

16.死者长已矣:死去的人就永远地完结了(永远回不来了)。长已矣,永远完了。已,停止,完结。

*解析:这两句是老妇悲痛至极的感叹,也是对战争无情的控诉。“偷生”二字道尽了幸存者的无奈与屈辱。

17.室中更无人: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人了。更,再,又。

*解析:此句是老妇希望差役能放过他们的哀求之词,但为下文“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留下伏笔,可见其并非完全说实话,而是出于保护家人的策略。

18.惟有乳下孙:只有正在吃奶的孙子。惟,只,仅仅。乳下孙,还在吃奶的孙子,指婴儿。

19.有孙母未去: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改嫁)。去,离开,此处指改嫁。

*解析:“有孙母未去”点明了儿媳的处境,她因孩子而勉强维系着这个残破的家,但也暗示了她的孤苦无依。

20.出入无完裙:(儿媳)进进出出连一件完整的裙子都没有。完裙,完整的衣裙。

*解析:此句通过细节描写,极其形象地揭示了这家人的贫困窘迫。“无完裙”不仅指衣物的破旧,更暗示了生活的极度困苦和尊严的丧失。

21.老妪:老妇自称。妪,年老的妇女。

22.力虽衰:体力虽然衰弱。虽,虽然。衰,衰弱。

23.请从吏夜归:请允许我跟随您连夜回去。请,请求。从,跟从。夜归,连夜回去(应役)。

24.急应河阳役:赶紧到河阳去服役。急,紧急。应,应征。河阳,地名,在今河南省孟州市,当时是唐军重兵防守之地,急需人力。

25.犹得备晨炊:还能够(为士兵)准备早饭。犹得,还能够。备,准备。晨炊,早饭。

*解析:老妇在陈述家中困境后,主动提出自己代替家人服役,这既是无奈之举,也展现了她的牺牲精神。“力虽衰”、“犹得”等词语,充满了辛酸。

26.夜久语声绝: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渐渐消失了。夜久,夜深。绝,断绝,消失。

27.如闻泣幽咽:仿佛听到(有人)在低声地抽噎哭泣。如闻,好像听到。泣,哭泣。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解析:“语声绝”暗示老妇已被带走。“如闻泣幽咽”则以一种朦胧的、不确定的听觉感受,营造了悲凉凄切的氛围,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是谁在哭?是儿媳?是孙子?还是诗人自己的感受?

28.天明登前途:天亮了,(我)登上前行的路。天明,天亮。登前途,踏上前行的路途。

29.独与老翁别:只和老翁一个人告别。独,只,仅仅。

*解析:“独与老翁别”是

文档评论(0)

冬雪春梅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多年教师经验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