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5年安妮日记读后感
安妮日记读后感第1篇
阅读提示:
本篇共有1012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3分钟,共有175位用户关注,53人点赞!
作品以作者的母校京都外国语大学为背景,讲述了女大学生们跟随巴哈曼教授以《安妮日记》为教材,通过背诵和演讲来学习德语的故事。关于创作目的作者曾自述道:“是想把生育我的京都幽默地介绍给读者。通过用对比的方法,把沉重的《安妮日记》和少女啼笑皆非的世界呈现出来,使日本读者对乐观的安妮形象产生疑问。”作品的最大成功是通过“告密”把历史和现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是在作品中没有“体现女孩或其身边的人对于二战的回忆或反思”,而是叙述了现实生活中女学生美佳子在德语演讲的练习中老是忘记台词以及被他人乱造谣言,最终战胜一切而达到成长的过程。
巴哈曼教授对女学生们的要求异常严格。他深爱日本人所具有的那种努力精神和坚强毅力,还经常教育少女们说:“要用去死的精神去活。”在授课时按照学生的性格分成“堇组”和“黑玫瑰组”,结果导致了女学生间的帮派斗争。学生们为了迎接演讲比赛,投入了全身心的力量去背诵巴哈曼教授指定的《安妮日记》中1944年4月9日的日记。
在演讲中成绩平平的美佳子从小就熟读《安妮日记》,并且对安妮的悲剧命运一直持有告密情结。她在练习演讲时,总是把安妮的“现在我最期盼的是,如果战争结束了,我想当荷兰人”这句重要台词忘记。巴哈曼教授绝对不允许学生用浪漫的情感去讲述安妮的故事,他关于这句台词的特殊意义解释道:“美佳子经常忘记的是把安妮撕裂成两半的语言,是压在安妮身上的沉重语言。”对于作为犹太人的安妮来说,如果这一事实被告密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安妮为了活下去,惟一的“办法”就是变成他人。那么美佳子为何又忘记这句台词而且还总是想不起来呢?因为如果安妮变成了他人,安妮也就失去了自我同一性。而美佳子深爱着安妮这一人物,从深层心理上讲,她不想让安妮变成他人,所以她拒绝接受“把安妮撕裂成两半”这一沉重语言,从而导致她总是忘记这句台词。在历史上到底是谁“告密”了安妮是个谜。作者通过作品把这个谜做了自我的阐释,即“我”告密了安妮。这个“我”可以理解成“主人公”,也可以理解成所有知道安妮这个名字的读者。“告密”也可以理解成“告白”,即说出谁也不敢说出的真实。作者的目的想要通过主人公的演讲,来告诉我们,安妮最大的痛苦:自己为什么是安妮而不是其他人?自己为什么是犹太人?
美佳子经历了激烈的帮派斗争、忍受了和教授的绯闻给她带来的精神痛苦之后,觉悟到真正自我的意义,解决了忘记台词的问题。最后,她在演讲的舞台上,完全进入了安妮的角色,并大胆地“告密”了安妮是犹太人这一“真实”,使听她演讲的听众――读者――永远记住这一勇敢的“告密”行为,而实现了安妮的“死之后也继续活下去”的愿望。
安妮日记读后感第2篇
阅读提示:
本篇共计70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73位用户关注,42人点赞!
读完《安妮日记》,我的第一感想便是,和安妮相比,我们真是太幸福了。我们丰衣足食,而且又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而安妮自从过完十三岁生日之后,战争爆发了,安妮一家不得不躲进密室里和另一个家庭一起生活着。一直过了两年半,直到1944年8月,安妮一家躲避的密室被人告发,所有藏匿之内的人都被捕,1945年3月安妮和姐姐都因伤寒死于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这个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孩却生活在地下,躲躲藏藏的过着生活,看不到蓝蓝的天空,闻不到香香的花香,听不到美妙的鸟鸣声。还处于危险时刻。可安妮却十分乐观,她继续想着她的梦想,她想战争早点结束,让人们过上好日子,自己出一本书,那本书的内容就是:密室的美妙生活。而后,她和彼得(凡·达恩夫妇的儿子)发生了一段奇妙的感情,那不是爱情,而是亲情。比起她们,我们真是太幸福了!我们有很多很多的人爱着;有漂亮的衣服穿;有好吃的食物吃;最重要的是我们还活着。我们没有生在战争年代,我们身边时和谐的,是温暖的,是幸福的。可是就算是生在战争年代,我们能保证自己能像安妮一样的乐观,继续想着自己的愿望于梦想吗?大概不能吧!我们不能认为自己生存的年代不是幸福的年代,因为我们比1942年的荷兰人们要幸福!作为日记,作品具有高度的真实性与现场感。这显示了少女安妮·弗兰克的非凡意志力和洞察力。虽然躲在密室里,但是安妮仍然用孩子特有的视觉化语言描述了德国纳粹如何残酷迫害和屠杀犹太人,以及避难室生活的艰难困窘。作品中,安妮用稚嫩的语言不断谴责着种族歧视和藏匿生活的恐怖。平凡真实的记录,真挚的情感表露,足以引起读者的心灵震撼与共鸣。
湖南衡阳耒阳市港湘实验小学五年级:胡怡
安妮日记读后感第3篇
阅读提示:
本篇共计46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