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江门市2026届普通高中高三调研测试
语文
本试卷共12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2.做选择题时,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作答,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春秋战国之际,吴王夫差全力争夺中原霸权,放松了对越人的注意。越王勾践趁夫差参加黄池盟会时,从后突袭吴国,歼灭其大量兵力并杀死吴太子;四年后又围夫差于姑苏山三年,最终在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3年,勾践二十四年)灭吴。
吴国北上已拓大片土地,勾践灭吴后却有非常令人诧异的举动。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他北渡淮河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向周王室进贡,获周元王赐胙封“伯”。随后竟渡淮河南归,将淮北土地送楚、还吴所侵宋地于宋、赠鲁泗东百里之地,放弃淮北退守东南,仍以会稽为都。
更令人费解的是,勾践随后还做出决策————将都城从会稽北迁至今山东半岛的琅邪。事见东汉《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吴地传》:“越王勾践徙琅邪,凡二百四十年。”《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地传》记“勾践伐吴,霸关东,从琅邪,起观台,台周七里,以望东海”,但“从”字语义不通,《续汉书·郡国志》注引作“徙”,可知为字形讹误,实际是迁都后修观台。
东汉《吴越春秋》也提此事:“越王既已诛忠臣,霸于关东,从琅邪,起观台……欲徙葬琅邪”,“从”同样为“徙”之误,后文“徙葬”“不徙”可佐证。《越绝书》称越都琅邪“二百四十年”,学者蒙文通考证应为“二百二十四年”,此说较可信。
勾践迁都理由传为“欲霸中国”“尊事周室,行霸琅邪”,晋人郭璞亦言“琅邪者,越王勾践入霸中国之所都”。但琅邪远在山东半岛东南海岸,越人北上需经淮北,既欲称霸中原,为何弃淮北?失淮北后又怎会轻易迁都?超然客公众号
唐代起便有质疑,《太平寰宇记》引《郡国县道记》称:“勾践本理(治)会稽,盖因会诸侯于河,权于此观望经旬,不应都于此,《吴越春秋》所说近于诞谬。”北宋刘恕编《资治通鉴外纪》干脆不记迁都。当代学者陈伟也对此表述过明显的困惑。除此举明显违背常理之外,《吴越春秋》成书晚,而《史记》《左传》《国语》等早期文献对此缺乏记载,显然都是重要原因。
不过支持迁都的证据也多。《汉书·地理志》明确记载琅邪“越王勾践尝治此”,《水经注》《竹书纪年》也提勾践灭吴后“徙都琅邪”。清代顾栋高虽觉《吴越春秋》《越绝书》“怪诞不足信”,但因文献记载一致,仍判定“越徙琅邪为是”。今人蒙文通也论证:《墨子》提莒国(今山东莒县)东受越侵,《孟子》《世本》记越伐鲁、侵齐、灭滕郯,这些活动需以琅邪为都才合理,故“必都于琅邪于理乃合”。
琅邪地处偏远,何以迁都于此,也不免引人疑惑。清代陈梦雷质疑,认为勾践欲迁父丧,显是久居,可琅邪如弹丸之地,怎容都城延续二百年?清代凌扬藻也猜“勾践必不离江淮吴越而僻治于此”。
明代胡应麟未否定迁都,却认为此琅邪非齐之琅邪,“或吴越间地名有偶同者”。明末刘翼明称今江宁金陵乡有琅邪城,是勾践迁都处,但此地是晋室南迁后侨置的“南琅邪”,远离海岸,与《吴越春秋》“望东海”之载相悖,故此说不成立。超然客公众号
刘翼明还质疑:勾践迁都时,田恒为齐相,割齐地“自安平以东至琅邪”为封邑,齐未失琅邪,越怎能迁都?当时田恒势力正盛,勾践迁都之事难以解释。今人钱林书推测,田恒之所以能得琅邪,盖因吴国当时无暇北顾,而越国得琅邪则在其“称霸王”之时。然此推测既无文献依据,亦难以解释:为何要舍弃宋、鲁旧地?侵夺齐地后,又何以服众?
实则战国秦汉文献中“至某地”未必含该地,如《史记》记秦疆域“东至海暨朝鲜”,朝鲜非秦土。“有某地”有时也指边界抵达,《战国策》载苏秦说齐宣王“齐东有琅邪”,只是说齐东境到琅邪山,非占有。
后世文献所记琅邪山是密迩海滨的一座峰峦,春秋战国时琅邪山或有广狭两重含义,狭义即如后世所说,而广义的琅邪山似乎应当是今琅邪滨海地带西侧的五莲山,其西北为胶莱平原,其东南为一狭长滨海平原,即古琅邪所在。由此,《史记》记田恒封地“东至琅邪”,应是东接琅邪山麓,与苏秦说“齐东有琅邪”同理。
齐桓公时齐东界不过今弥河,齐景公时亦未过大沽河,齐之南疆在泰山、穆陵关一线,齐长城可证,琅邪在长城外。可见春秋至战国中期,齐东南疆界在琅邪山以西以北,琅邪当时为夷人占据,其归属并不阻碍勾践迁都。(摘编自辛德勇《旧史舆地文录·越王勾践徙都琅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广东省深圳市202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联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 河北省保定市202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 河南省信阳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 江苏省徐州市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抽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 江苏省扬州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 山东省泰安市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 浙江省金华十校2025年11月高三上学期模拟试题(含答案).doc
- 浙江省丽水、湖州、衢州2025年11月三地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 浙江省台州十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