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曲艺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ptxVIP

浙江省曲艺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浙江省曲艺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丽水鼓词丽水鼓词,又称“连都鼓词”,起源无考,是在浙江西南部丽水市及其管辖各县流布,以丽水方言说唱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丽水鼓词的说唱形式通常由一人自击鼓板,说唱表演,伴奏乐器为“堂鼓”和“切”。演唱时,演唱者采用坐姿,左手握“切”击板,右手持签敲鼓点眼。在演唱正本鼓词之前,演唱者往往在用鼓点静场后,先唱一段“汤头”,多为祝福、吉利、警世等内容的短篇。丽水鼓词有很高的思想性、文学性以及艺术性对水的民俗、亲教、地域以及传统文化有很高的研究价值。2014年,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11月,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丽水鼓词(5张)丽水鼓词用丽水方言演唱,起源无考,但最迟在清代嘉道年间已极盛行。

杭州评词杭州评词,俗称“小书”,是由明代弹词演变而成,流传于浙江杭州及周边地区的曲艺品种。杭州评词演出时以叙事为主,演唱者自拉二胡伴奏,使用杭州方言说唱,同时借助身势、表情、动作和醒木、折扇、手帕等道具来刻画人物。杭州评词的唱腔属板腔体,演唱时讲究字正腔圆;基本曲调为“平调”;唱词讲究逢双押韵,风格通俗易懂。2008年6月14日,杭州评词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杭州评词表演据明代杭州人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载:“其时优人百戏:击球、关扑、渔鼓、弹词,声音鼎沸。”据此一般认为,杭州评词即由明代的“弹词”(弹唱词话)衍变而成,清代初期称“文书”。清末范祖述《杭俗遗风》载:“此类说书,多在小茶肆中。一人立于高台上,手执胡琴,自说自唱自拉。所唱之书,大都《珍珠塔》《玉蜻蜓》等。亦有编成七字句,唱说隋唐东西汉者。

四明南词四明南词俗称“四明文书”、“宁波文书”,是浙江省地方传统曲艺之一。四明南词是用宁波方言说唱的弹词,早期为按生、旦、净、末等分角色演唱,后发展为一人自弹三弦演唱,一人打扬琴伴奏,也有二三人加用琵琶、二胡等伴奏的。唱词为七字句,传统书目均为长篇,代表曲目有《珍珠塔》、《玉蜻蜓》、《双剪发》等三十余部。2008年6月7日,浙江省宁波市申报的“四明南词”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明南词有实证可考的时间,约有300年。明末清初,有一批志同道合的文人,组织了类似票房形式的“诗词歌赋社”和“丝竹社”对南词曲调、节目进行研究。道光年间,南词十分繁荣,宁波城新街一带已有“崇德社”、“引凤轩”等组织,连同郊外、镇海、奉化一带从事南词演唱的艺人,总共约280多人。后渐趋下坡,至解放前夕,仅余二三十人。

平湖钹子书平湖钹子书,因其使用的主要乐器为钹子而得名,旧称“说因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一度称为“农民书”,是流行于浙江省平湖及其周边地区的一种曲艺形式。平湖钹子书起源于明万历年间,形成于明末清初,以平湖方言演出,以说表见长,集说、唱、演于一体,带有吟诵风格,节奏明快,富有地方特色,乡土气息淳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其经典剧目主要有《杨家将》《八义侠》《天宝图》等。2008年6月7日,平湖钹子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Ⅴ-66。平湖钹子书关于平湖钹子书的起源,并没有详细记载,因此也没有准确的说法。其说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种:一说是平湖钹子书出现于清道光年间。第二种说法是平湖秀才范昶所创。经过学者的争论不休,大多数人都认可第二种说法。第二种说法还有一个小故事,那就是明万历年间发生在平湖和与之交界的松江地方的“民抄董宦”案。

小热昏小热昏,又名“小锣书”,俗称“卖梨膏糖的”,是广泛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的谐谑曲艺形式。小热昏以说、唱结合,形式自由、简洁,常以单档或双档表演,表演者自操小锣、板等乐器伴奏。说唱内容以时事新闻和故事笑话为主,唱词通俗、诙谐,不时加以插科打诨,表演风趣、幽默,深受民众喜爱。代表曲目有《水果笑话》《清和桥》《火烧豆腐店》等。2006年5月20日,浙江省杭州市申报的“小热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Ⅴ-38。2011年5月23日,江苏省常州市申报的“小热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Ⅴ-38。小热昏小热昏是一种民间说唱艺术,是伴随着梨膏糖产业的兴起而产生的。

临海词调临海词调,又称台州词调、才子词调、仙鹤调,由南词、昆曲和台州当地的民间小调发展而成,是浙江台州的曲艺曲种之一,流布于临海、椒江、黄岩、天台、温岭、仙居等地,是一种将声腔、音乐与本地方言相结合的曲牌体结构的曲艺演唱形式。临海词调的曲调以“词调”为主,分散板、中板、流水板等,唱词所用的语言道白,均为台州书面语;所用的乐器有二胡、洞箫、竹笛、三弦、琵琶、扬琴、檀板、碰钟等,以二胡为主要乐器;演奏节奏均以婉约平

文档评论(0)

A~下一站守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