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园艺植物离体培养》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1.简述园艺植物离体培养中外植体的定义及其选择原则。
外植体是指从活体植株上切取的用于离体培养的组织、器官或细胞等材料。选择原则包括:①遗传稳定性:优先选择遗传背景清晰、性状优良的母株,避免杂合体或变异材料影响后代一致性;②生理状态:取幼嫩组织(如茎尖、幼叶),因其细胞分裂能力强、脱分化潜力大;成熟组织(如老叶、木质部)易褐变且分化能力弱;③取材时间:生长旺盛期(如春季)的外植体生理活性高,污染率低;④大小与类型:根据培养目标选择,快速繁殖多取茎尖或带芽茎段(保留分生组织),体细胞胚发生可取子叶或下胚轴(分化能力强);⑤无病虫害:严格筛选健康母株,避免携带病毒、真菌或细菌,降低后续污染风险。
2.比较MS培养基、B5培养基和White培养基的主要差异及适用范围。
MS培养基(MurashigeSkoog)是最常用的通用培养基,特点是高浓度无机盐(尤其是硝酸盐、铵盐和钾盐),适合多数双子叶植物(如番茄、月季)和部分单子叶植物的快速繁殖与愈伤诱导;B5培养基(GamborgB5)降低了铵盐浓度(以硝酸钾为主要氮源),提高了钼酸盐含量,更适合豆科植物(如大豆、三叶草)及某些单子叶植物(如洋葱)的细胞培养,可减少铵离子对细胞的毒害;White培养基无机盐浓度最低(仅为MS的1/4),尤其钙、镁、钾含量低,多用于根的离体培养(如胡萝卜根段)或某些对盐敏感植物(如兰花原球茎分化阶段),避免高盐抑制根的伸长。三者的有机成分(如维生素、肌醇)差异较小,但MS含较高的甘氨酸,B5含较高的维生素B1(硫胺素),White仅含少量维生素。
3.分析植物离体培养中褐变现象的发生机制及防控措施。
褐变是外植体或愈伤组织切口处产生褐色物质(主要为醌类化合物)并导致细胞死亡的现象。机制:外植体受伤后,细胞结构破坏,胞内多酚氧化酶(PPO)与酚类底物(如绿原酸、儿茶酚)接触,催化酚类氧化为醌类,醌类进一步聚合形成褐色的黑色素。影响因素包括:①外植体特性(木本植物>草本,成熟组织>幼嫩组织);②培养条件(高温度、强光照促进PPO活性);③培养基成分(高浓度蔗糖或细胞分裂素可能加剧褐变)。
防控措施:①选择幼嫩外植体(如茎尖、顶芽),减少酚类物质含量;②预处理:外植体切割后用0.1%-0.5%抗坏血酸(VC)或1%活性炭(AC)溶液浸泡10-30分钟,抑制PPO活性;③调整培养基:添加0.5-2mg/L的半胱氨酸、谷胱甘肽等抗氧化剂,或降低无机盐浓度(如使用1/2MS);④暗培养初期(3-7天):减少光照抑制PPO激活;⑤缩短继代周期(每15-20天转接一次),避免褐变物质积累。
4.说明玻璃化苗的典型特征、形成原因及解决方法。
玻璃化苗(水渍苗)是离体培养中常见的异常苗,特征为:叶片半透明、水渍状,茎秆脆弱易折,叶尖卷曲,叶绿素含量低,无法正常移栽成活。形成原因:①环境因素:培养容器内湿度高(>90%)、通气性差(如封口膜过紧),导致蒸腾作用受阻,细胞吸水过度;②培养基成分:高浓度细胞分裂素(如6-BA>2mg/L)或铵态氮(NH4+)促进乙烯合成,诱导细胞异常膨大;③光照不足(<1500lx)或光质单一(如蓝光缺失),影响叶绿体发育;④琼脂浓度低(<6g/L)或蔗糖浓度低(<20g/L),培养基渗透势过高,细胞吸水失衡。
解决方法:①改善通气:使用透气封口膜(如棉塞+牛皮纸),或在容器内放置干燥硅胶降低湿度;②调整激素:减少细胞分裂素用量(如6-BA降至0.5-1mg/L),增加生长素(如NAA0.1-0.3mg/L)平衡生长;③提高渗透压:增加琼脂浓度(7-8g/L)或蔗糖浓度(30-40g/L),降低培养基水分有效性;④增强光照:提高光强(2000-3000lx)或补充蓝光(LED光源),促进叶绿体发育;⑤添加辅助物质:加入0.1-0.5mg/L的矮壮素(CCC)或多效唑(PP333),抑制细胞过度伸长。
5.详述园艺植物茎尖脱毒培养的技术要点及脱毒效果检测方法。
技术要点:①外植体选择:取0.1-0.5mm的茎尖(含1-2个叶原基),因病毒在分生组织中分布极少(顶端3-5个细胞无病毒);②消毒处理:母株先经2-4周温汤处理(35-38℃)抑制病毒复制,茎尖用75%酒精(10-30秒)+0.1%升汞(5-8分钟)消毒,无菌水冲洗3-5次;③培养基:启动培养基为MS+0.1-0.5mg/L6-BA+0.01-0.1mg/LNAA,促进茎尖分化;增殖培养基降低细胞分裂素浓度(0.1-0.2mg/L6-BA),避免玻璃化;④培养条件:温度25±2℃,光照16小时/天(光强2000-3000lx),湿度70%-80%;⑤继代与生根:茎尖分化成苗后,转接至1/2MS+0.5-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