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湖北省襄阳市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2025年11月6日上午9:00-11:30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孔子在《论语·季氏》中提出“均、和、安”的思想:“……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我们认为,根据“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论语·季氏》原文可为:“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和,不患倾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贫”意为“财富贫乏”,“均”意为“各得其分”,“寡”意为“人口稀少”,“和”意为“社会和谐”,“倾”意为“政权倾覆”,“安”意为“民安邦宁”。孔子认为相比担心财富贫乏、人口稀少、政权倾覆,更应担心财富分配的不均衡、社会关系的不和谐以及人民生活的不安定。
无论《论语·季氏》是否具有错漏补缀存疑的问题,结合孔子对冉求说教的背景,其体现出的正是孔子深谙人民对公平正义的诉求。“均”要求财富分配“各得其分”,以此缩小贫富差距,体现社会公平,实现社会之“和”。但孔子认为此时所达到的“和”之深度仍然不够,进而提出“寡”的问题,即人口数量的问题。但孔子并不担心人口多寡而威胁到“和”,相比人口数量,他更担心人口质量,确切地说,是人的内在道德问题。所以,“和”的要求不能只停留于等级分配正义的经济社会之“和”,要从经济社会之“和”上升到道德社会之“和”,即进一步深化到内生道德正义层面。在这个意义上,“和”之高度在于“中庸”,“和”之根基在于“仁性”,以“仁”界定社会秩序的合理性,以“仁”肯定固有人性的平等性。但是,孔子认为具有高尚德行的人民还未达到“安”的程度,想要达到真正的“安”还需要从内生道德需求之“安”落实到外在物质需求之“安”,所以,必须坚持“藏富于民”的民本经济正义,鼓励人民自由生产,保障人民利益,增进人民福祉,民富则国富,国富则民安,本固则邦宁。
(摘编自杨洁《论孔子“均、和、安”的公平正义思想》)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为什么我们中国人要追求共同富裕?一方面,我国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的国家,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以共同富裕作为核心理想的。
历朝历代的社会分配都很难说得上是公平的。马克思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前行的真理,那就是社会总是存在着阶级,且阶级之间的激烈斗争推动着历史变革。我们中国人的理想是什么?回看历朝历代,概括起来就是:人人平等,免于饥寒。
从孔子开始,这种理想逐渐内化为中华文明的一种内在精神。儒家亚圣孟子,提出“民无恒产,则无恒心”“民贵君轻,社稷次之”,认为人民应当拥有生产资料,权力应当为人民服务。
东晋陶渊明,构想了一个“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平等自由的桃花源。唐代杜甫,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呼吁。南宋钟相、杨幺起义,提出了“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明代小说《水浒传》中,水泊梁山悬挂着“替天行道”的大旗。何谓天道?老子曾言:“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就是说上苍的法则是公平,而人间的法则是不公,“替天行道”就是要矫正这种违背“天意”的不公。
再到大家熟悉的近代,清朝太平天国运动期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第一次在中国进行了空想社会主义实践的尝试。清末民初,康有为构想了一个没有尊卑贵贱的大同社会。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以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组成的“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
从孔子到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纵贯2000余年,中华文明追求的终极目标,始终是一个没有等级、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平等自由的理想世界。
但可以说,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前,这些实现目标的方法要么无效,要么只产生了局部改良的效果,且改良成果无法得到巩固。直到和马克思主义相遇,我们的先辈才豁然开朗,中国人的传统理想才真正显现出实现的曙光。既然贫困与饥饿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低下与社会分配不公,而当时的地主阶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配不公又是阶级统治的结果,那么就需要推翻阶级统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公正的分配。
那要如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青春的模样时新素材及范文.docx
- 山西省卓越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桐城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天府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 天津市第一0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 河南省三门峡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最近下载
- 2025年云南省地质灾害治理验收规程.pdf VIP
- 网店推广认知—网店推广新技术.pptx VIP
- BS EN 62381-2012 流程工业自动化系统-工厂验收测 试(FAT)、现场验收测试(SAT)和现场集成测 试(SIT).pdf VIP
- 高分子材料化学试题3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初中历史人教版(部编)第9课 秦统一中国部优课件.pptx VIP
- 11、飞行管理、导航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小学英语语法some和any练习题.pdf VIP
- 供货意向协议书样本.docx VIP
- 南京工业大学2019-2020_一_物化试卷A试卷.docx VIP
- 九江学院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大学语文》试卷.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