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雷峰塔简介和历史
一、地理位置与基本概况
1、地理坐标与周边环境
雷峰塔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风景区南岸的雷峰山上,地理坐标约为北纬30°14′、东经120°08′。山体海拔约48米,塔体依托山势建造,与北山路的保俶塔隔湖相望,形成“南北相对、一湖映双塔”的经典景观格局。塔南紧邻净慈寺,北瞰西湖水面,东接南山路,西连九曜山,是西湖核心景区的视觉中心之一。
2、名称由来与历史定位
雷峰塔初名“皇妃塔”,据北宋《咸淳临安志》记载,吴越王钱俶于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为庆贺宠妃黄氏诞下王子而建,故以“皇妃”命名。后因塔建于雷峰山(又名中峰、夕照山),民间逐渐称其为“雷峰塔”。作为吴越国后期重要的佛教建筑遗存,它与保俶塔、六和塔等同属西湖文化景观中“塔影湖光”的典型代表,1983年被列入杭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重建后成为国家5A级景区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点。
二、历史沿革
1、北宋初建:皇家祈福的佛教建筑
雷峰塔始建于吴越国末期(977年),工期约2年,落成时塔高约45米,为八面五层楼阁式砖木结构。据1924年倒塌后出土的《雷峰塔砖记》记载,塔内原供奉佛螺髻发舍利,每层檐角悬挂铜铃,塔壁镶嵌《华严经》《法华经》刻石。建造时采用“塔心柱”结构,木构外檐与砖砌塔身结合,既符合佛教“窣堵坡”(佛塔)的崇拜功能,又体现了江南地区木构建筑的技术水平。
2、南宋至明:从宗教场所到景观地标
南宋时期(1127-1279年),雷峰塔因战乱受损,朝廷曾拨款修缮,将原五层增至七层(一说为恢复五层),并在塔内增设佛像、经幡等宗教陈设。此时西湖旅游业兴起,雷峰塔因“夕阳返照塔影横空”的景象,被列入“西湖十景”之“雷峰夕照”,文人雅士多有题咏。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年),倭寇侵扰杭州,纵火焚烧塔外木构,仅存砖砌塔身,外层抹灰脱落,露出“蜂窝状”砖孔(原用于插放木梁),形成“赤心塔”的独特外观。
3、明末至近代:损毁与倒塌的过程
自明代火焚后,雷峰塔失去木构保护,砖体长期受风雨侵蚀。清代民间流传“雷峰塔砖能辟邪”的说法,周边居民陆续盗挖塔基砖块,导致塔体逐渐倾斜。1924年8月杭州连续降雨,塔基土壤饱和,9月25日下午1时40分,塔体顶部突然坍塌,随后逐层崩落,最终仅存高约9.8米的砖芯废墟。倒塌时现场聚集数千围观者,《申报》记载“尘烟蔽日,碎砖如雨,数里之外可闻巨响”。
4、21世纪重建: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2000年12月,杭州市启动雷峰塔重建工程。为保留历史信息,重建方案采用“原址、原高度、原风格”原则,以1924年倒塌前的照片、文献及出土文物为依据。2001年3月,考古人员对原塔地宫进行发掘,出土鎏金纯银阿育王塔、玉善财童子像等60余件文物。2002年10月25日,新塔落成,总高71.679米(其中台基高9.8米,为原塔砖芯高度),采用钢框架支撑结构,外饰铜瓦,内部设置电梯、观光平台,底层保留原塔砖芯遗址,通过玻璃罩展示。
三、建筑特征演变
1、北宋原塔的结构特点
原塔为砖木混合结构,底层边长约5.7米,每层收分约0.3米,形成上小下大的稳定造型。塔体由砖砌塔身与木构外檐组成,砖砌部分厚约1.5米,内部设螺旋阶梯;木构部分采用“偷心造”斗拱(斗拱内无横拱),檐角起翘约1.2米,悬挂铜铃(每角1枚,共32枚)。塔顶置铁制塔刹,由覆钵、相轮、宝盖等组成,高约3.5米。
2、倒塌后残留的砖芯特征
1924年倒塌后,原塔砖砌塔身仅剩底部3层,高约9.8米,平面呈八边形,边长约5.2米(因长期盗挖略有收缩)。砖体为北宋原物,每块砖长37厘米、宽18厘米、厚6厘米,部分砖内藏有吴越国时期的《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经卷(1914年曾出土过类似经卷)。砖芯表面可见木梁孔洞,直径约15厘米,间距约1.2米,为原塔木构外檐的连接痕迹。
3、2002年重建塔的技术创新
新塔在保持原塔八面五层楼阁式造型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建筑技术:a.主体结构为钢骨混凝土框架,重量仅为原塔的1/3,减少对地基的压力;b.外檐采用青铜板材仿木构雕刻,表面做旧处理,色泽与原塔砖体接近;c.底层设置遗址保护厅,通过透明玻璃地板,可直接观察原塔砖芯及地宫发掘现场;d.安装电梯、无障碍通道等设施,满足现代游览需求。
四、文化意义与当代价值
1、民间传说中的“镇妖”象征
雷峰塔因《白蛇传》故事广为流传。明代《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法海将白娘子镇压于塔下,“水漫金山”“断桥重逢”“雷峰塔倒”等情节赋予其“爱情禁锢”与“自由向往”的双重寓意。民间曾有“雷峰塔倒,西湖水干”的谚语,1924年塔倒时,部分民众认为是“白娘子脱困”的象征,反映了传说对大众心理的深刻影响。
2、文学艺术中的审美意象
自南宋起,雷峰塔成为文人创作的重要题材。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暗含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清真保证体系培训.ppt VIP
- 2023年中外电影史论题库答案完成版.doc VIP
- (高清版)B-T 15596-2021 塑料 在玻璃过滤后太阳辐射、自然气候或实验室辐射源暴露后颜色和性能变化的测定.pdf VIP
- 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管理培训记录(40篇).doc VIP
- 《苏格兰的风》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VIP
- 调色师:达芬奇视频剪辑调色从入门到精通(上篇,共上中下3篇).pptx VIP
- 2025 银行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简章.pdf VIP
- 初中满分优秀作文五篇(写成长、写人生、写逐梦、写逆风、写母爱).docx VIP
- 《GBT 11345-2023 焊缝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 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专题研究报告.pptx VIP
- 6-特种设备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定期校验、检修及记录制度.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