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古代西亚城市形态的演进
引言
古代西亚地处“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核心区域,是人类最早进入文明社会的地区之一。这里诞生了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亚述、波斯等多个辉煌的文明体系,其城市形态的演变不仅是建筑技术与空间布局的革新史,更是一部浓缩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与政治权力的变迁史。从公元前5千纪的原始聚落,到公元前1千纪波斯帝国的宏大都城,古代西亚城市的形态历经数千年迭代,逐步从功能单一的聚居点,发展为兼具宗教、政治、经济、军事功能的复杂空间系统,为后世城市规划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原型。
一、早期雏形:从聚落向城邦的转型
(一)原始聚落的空间特征
在农业定居文明出现前,西亚地区的人类主要以狩猎采集为生,活动范围分散且流动性强。随着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的推进(约公元前9千纪),人们开始在土地肥沃、水源稳定的区域长期定居,形成了最初的农业聚落。这类聚落规模较小,通常由几十座房屋组成,布局无明显规划,房屋多为半地穴式或泥砖搭建的圆形建筑,以家庭为单位围绕公共活动区分散分布。例如,今伊拉克境内的耶莫遗址(Jarmo)便保留了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房屋呈椭圆形,墙壁用黏土混合芦苇筑成,屋内设有炉灶和储物坑,外围无防御设施,反映出当时社会冲突较少、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原始社群状态。
(二)城邦城市的诞生与核心要素
公元前4千纪后期,苏美尔地区(今伊拉克南部)率先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这一转变的关键动力来自于生产力的飞跃——灌溉农业的普及使粮食剩余增加,手工业与农业分离,社会分工细化,进而催生了阶级分化与宗教权力的集中。以乌鲁克(Uruk)为代表的苏美尔城邦,其城市形态呈现出三大核心特征:
首先是明确的功能分区。乌鲁克遗址面积超过6平方公里,中心区域为“神圣区”(Eanna区),集中了塔庙(Ziggurat,即“基加尔塔”)、神庙、祭司宅邸等宗教建筑;外围是居民区,房屋按职业或血缘关系聚集,形成“工匠区”“农民区”等;最外层则是手工作坊与市场。这种“宗教核心-生活圈层”的结构,标志着城市从单纯的居住空间向社会权力中心的转变。
其次是防御体系的出现。随着城邦间资源争夺加剧,城墙成为城市的标配。乌鲁克的城墙用日晒泥砖砌筑,周长约9公里,设有多个城门,门两侧筑有塔楼,既用于军事防御,也象征城邦的独立主权。
最后是公共空间的专业化。神庙不仅是祭祀场所,更承担着管理灌溉系统、储存粮食、组织贸易的职能。乌鲁克的白庙(WhiteTemple)建在12米高的台基上,通过阶梯与地面相连,其高耸的形态强化了宗教权威的不可侵犯性,也为后世纪念性建筑提供了空间范式。
二、成熟阶段:帝国扩张下的城市形态升级
(一)中央集权与都城的“仪式性”强化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崛起,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后,城市形态的演变进入新阶段。与分散的苏美尔城邦不同,帝国需要通过都城的空间设计强化中央权威,这一需求直接推动了城市“仪式性”的提升。以巴比伦城(Babylon)为例,其规划体现了“神权-王权”的高度统一:
城市以幼发拉底河为中轴,分为东西两部分,主城墙周长约18公里,墙体厚达8米,外侧挖有护城河。最具代表性的是贯穿城市南北的“圣道”(ProcessionalWay),这条用彩色釉砖铺就的大道宽约9米,两侧墙面镶嵌着狮子、公牛等神兽浮雕,直通马尔杜克神庙(MardukTemple)与埃特曼南基塔庙(Etemenanki,即“巴别塔”的原型)。每年新年庆典时,国王会沿圣道举行巡游仪式,通过空间的序列性(从世俗的城门到神圣的塔庙)与视觉的震撼感(彩砖、浮雕),向民众传递“王权神授”的合法性。
(二)功能复合化:商业与交通的空间响应
亚述帝国(公元前9-7世纪)时期,随着跨区域贸易的繁荣,城市的经济功能显著增强。亚述都城尼尼微(Nineveh)的规划突破了传统宗教中心的限制,形成了“军事-宗教-商业”三位一体的空间结构:
城市外围是坚固的防御工事,城墙高约15米,每隔50米设一座塔楼,城门用青铜包裹,体现军事优先的特征;中心区域保留了神庙与宫殿,但宫殿规模远超神庙(如辛那赫里布宫面积达3公顷),反映王权对神权的超越;最具创新的是沿底格里斯河分布的商业区,这里设有货栈、仓库、钱庄,街道宽度根据贸易类型调整——主干道宽达12米,便于骆驼商队通行;小巷则狭窄曲折,适合小商小贩聚集。尼尼微的“码头区”还发现了大量刻有楔形文字的泥板,内容涉及货物清单、借贷合同,说明城市已具备早期“金融中心”的功能。
(三)技术革新对形态的塑造
这一阶段的城市建设技术取得了两大突破,直接影响了空间形态:一是烧砖技术的普及。早期泥砖易受雨水侵蚀,需频繁修补;烧砖(通过窑炉烧制)强度更高、耐久性更好,使建筑可以向垂直方向发展。例如,巴比伦的伊斯塔尔门(IshtarGate)高达14米,其彩砖装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年云安全工程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105).docx
- 2025年健康管理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104).docx
- 2025年增强现实设计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27).docx
- 2025年影视编导职业资格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103).docx
- 2025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106).docx
- 2025年注册核工程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103).docx
- 2025年活动策划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105).docx
- 中世纪骑士与教会的关系.docx
- 中国丝绸之路从汉到明的贸易路线变化.docx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模式.docx
最近下载
- 2025上海闵行区古美路街道招聘社区综合协管员18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年文职人员招聘考试公共科目知识点试题.docx VIP
- (完整word版)九宫格数独及答案(18道).docx VIP
-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pdf VIP
- 6.2 学会依法办事教学课件(共27张PPT)-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医疗陪诊创业计划书模板.pptx VIP
- 贵州大学论文模版封面.doc VIP
- 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大单元教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pptx VIP
- 单元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表与验收表(样表:1土石方工程)(SLT 336—2025)水土保持工程质量验收与评价规范.docx VIP
- 技能认证焦炉调温工知识考试(习题卷18).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