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一、教学前的准备:明确目标与学情演讲人
教学前的准备:明确目标与学情01教学实施:从观察到表达的阶梯式训练02教学延伸:从课堂到生活的“写景力”培养03目录
2025小学语文写景作文课件
序:为何要重视写景作文?
作为一名深耕小学语文教学15年的一线教师,我常被问及:“现在作文教学都强调真实表达,写景作文是不是过时了?”每到这时,我总会翻开学生的作文本——有孩子写“教室窗外的梧桐树,春天落着星星似的花苞,夏天筛下铜钱大的光斑,秋天飘着金蝴蝶般的叶子,冬天枝桠像画在蓝天上的水墨画”;也有孩子只会写“今天天气很好,云很白”。这两种文字的差距,恰恰说明:写景作文不是简单的“描景”,而是观察力、想象力与情感力的综合训练。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写景作文正是落实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今天,我将结合新课标要求与教学实践,系统梳理2025年小学语文写景作文的教学路径。
01教学前的准备:明确目标与学情
1教学目标设定(基于核心素养)根据新课标“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四大核心素养,写景作文教学需达成三级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大观察顺序;学会运用“五感法”(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捕捉景物细节;了解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能按一定顺序观察景物,用具体细节替代笼统描述(如将“花很美”改为“月季花瓣像被红墨水浸过的丝绸,最外层的花瓣微微翻卷,露出嫩黄的花蕊,上面还沾着一粒晶亮的晨露”);能将个人感受融入景物描写,避免“为写景而写景”。
情感目标:通过观察自然、记录景物,培养对生活的敏感度与对自然的热爱;在文字创作中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审美意境。
2学情精准分析(以三至五年级为例)当前小学生在写景作文中普遍存在三大痛点,需针对性突破:
观察“碎片化”:低年级学生观察景物常停留在“大而化之”的层面(如“公园有树、有花、有湖”),缺乏顺序意识;中高年级虽能注意顺序,但易遗漏细节(如观察荷花时忽略“荷叶边缘的锯齿”“花茎上的小刺”)。
表达“模板化”:受网络用语影响,部分学生习惯用“美极了”“特别漂亮”等笼统词汇,或套用“天空像蓝绸子”“草地像绿毯子”等陈旧比喻,缺乏个性化表达。
情感“剥离化”: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两张皮,如写“秋天的校园”只写落叶,不写“踩着落叶去教室时,听见叶片沙沙响,像和去年的自己打招呼”;写“下雨”只写“雨丝很细”,不写“躲在走廊里看雨,闻到泥土的腥甜,想起妈妈送伞时被雨水打湿的肩膀”。
02教学实施:从观察到表达的阶梯式训练
1第一步:教会观察——让景物“立”起来观察是写景的根基。我常对学生说:“观察不是‘看’,是‘用全身的细胞去感受’。”具体可从三方面指导:
1第一步:教会观察——让景物“立”起来1.1教“顺序”:给观察装一把“刻度尺”没有顺序的观察,就像把珍珠撒在地上,再美也串不成项链。需重点训练三种顺序:
时间顺序:适用于写同一景物在不同时段的变化(如“校园的早晨”“雨中的傍晚”)。可引导学生按“早—中—晚”或“雨前—雨中—雨后”记录。例如观察校园的梧桐树,可让学生分别在7:00(挂着露珠)、12:00(树影变短)、17:00(叶子镀上金光)三个时段记录,对比变化。
空间顺序:适用于写场景类景物(如“我的小花园”“公园一角”)。可采用“由近及远”(先写脚边的小草,再写远处的花坛)、“由上到下”(先写天空的风筝,再写地面的人群)或“定点观察”(以某一位置为中心,按“前—后—左—右”或“东—南—西—北”观察)。
1第一步:教会观察——让景物“立”起来1.1教“顺序”:给观察装一把“刻度尺”逻辑顺序:适用于写复杂景物(如“秋天的田野”)。可引导学生先整体(“远远望去,田野像打翻的调色盘”),再局部(“左边是金黄的稻穗,弯着腰像在说‘快收我’;右边是火红的高粱,举着火把像在庆祝”),最后细节(“稻穗上沾着几粒草籽,轻轻一捏,草籽“噗”地弹出去,惊飞了一只灰麻雀”)。
1第一步:教会观察——让景物“立”起来1.2用“五感”:给观察添一双“魔法手”单一的视觉描写易显单调,调动五感能让文字“活”起来。我曾带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桂树,刻意设计了“五感体验课”:1视觉:“桂树的叶子是深绿色的,像打了蜡,边缘有细小的锯齿;桂花米粒大小,金黄金黄的,藏在叶子底下,像星星躲在云里。”2听觉:“风一吹,叶子沙沙响,桂花‘簌簌’落下来,有的掉在同学的头发上,有的掉进我的衣领里,痒丝丝的。”3嗅觉:“凑近闻,甜甜的,像妈妈烤的蜂蜜蛋糕;离远了闻,若有若无,像谁藏了一颗香糖在空气里。”4触觉:“摸一摸叶子,有点硬,反面有细细的绒毛;捡一朵桂花,轻轻一捏,手指上沾了黄黄的粉,滑溜溜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