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防中暑的健康指南.docxVIP

夏季防中暑的健康指南.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夏季防中暑的健康指南

入夏以来,蝉鸣渐密,烈日当空。走在马路上,柏油路面蒸腾的热气裹着汗意直往人脖子里钻——这样的天气里,“中暑”这个词突然变得离我们很近。去年夏天,我在社区义诊时遇到一位大爷,他觉得自己“身体硬朗”,顶着38℃的高温去公园下了两小时棋,结果头晕恶心瘫在石凳上;也见过年轻妈妈带着孩子在商场外排队等儿童乐园,孩子小脸晒得通红直哭……这些真实的场景让我深刻意识到:防中暑不是“小题大做”,而是每个家庭、每个人都要掌握的生存技能。今天咱们就把“防中暑”这件事掰开了、揉碎了讲,从识别风险到科学预防,再到紧急处理,让这个夏天多一分安心。

一、先搞明白:什么是中暑?它有多危险?

要防中暑,首先得知道“中暑”到底是怎么回事。简单来说,中暑是人体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失衡,体内热量无法及时散发,导致核心温度升高(超过40℃时就很危险了),进而引发的一系列生理紊乱。咱们的身体就像一台精密的空调,正常情况下,皮肤通过出汗、血管扩张散热,肝脏、肌肉产热,两者保持平衡。但当外界温度过高(比如超过35℃)、湿度太大(比如梅雨季湿度80%以上),或者身体产热过多(比如剧烈运动、穿太厚),这台“空调”就会“罢工”。

(一)中暑分三级,症状差异大

很多人以为“中暑”就是头晕出汗,其实它分三个阶段,越往后越危险:

先兆中暑:这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你会感觉头晕、头痛、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稍微动一动就出很多汗,皮肤发烫但还能出汗。这时候如果及时转移到阴凉处、补水,半小时内就能缓解。

轻症中暑:如果先兆中暑没处理,就会发展到这一步。除了上述症状,体温会升到38℃以上,可能出现恶心呕吐、面色潮红或苍白、脉搏加快(每分钟超过100次),甚至走路不稳。这时候必须立刻处理,否则可能演变成重症。

重症中暑:最危险的阶段,又分三种类型: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肌肉痉挛(比如小腿、腹部肌肉突然抽痛),这是因为大量出汗导致电解质(钠、钾)丢失。

热衰竭:身体为了散热,外周血管扩张,导致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头晕甚至晕厥,这时候体温可能轻度升高或正常,但已经接近“崩溃”。

热射病:最严重的类型!核心体温超过40℃,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意识模糊、抽搐、昏迷),皮肤可能干燥无汗(因为汗腺“累瘫了”)。如果不及时抢救,死亡率高达50%-70%!去年新闻里报道的户外工作者、马拉松选手猝死案例,很多就是热射病导致的。

(二)这些人最容易“中招”,一定要重点保护

不是所有人在高温下都会中暑,但这几类人就像“高危人群”:

老人(65岁以上):随着年龄增长,身体调节体温的能力下降,汗腺功能减退,很多老人还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或者长期服用降压药、利尿剂(这些药会影响体液平衡),更容易中暑。

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孩子的体表面积比成人大,散热更快,但汗腺发育不完全,排汗能力弱;加上他们玩起来没节制,容易脱水。去年夏天我邻居家2岁的小宝,在小区广场跑了半小时没喝水,直接热到抽搐送医院。

慢性病患者:心脏病、肺病、肾病患者,本身身体代谢负担重;甲亢患者基础代谢率高,产热多;肥胖人群皮下脂肪厚,散热困难。

户外工作者:建筑工人、快递员、交警、环卫工……他们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出汗多却未必能及时补水,是中暑的“重灾区”。

孕妇:孕期血容量增加,体温调节负担重,加上很多孕妇怕吹空调“受凉”,反而容易捂出问题。

二、防中暑的核心:从“源头”阻断危险

知道了风险,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风险扼杀在摇篮里”。防中暑的关键就四个字:降热、补水、护重点。咱们一个一个说。

(一)环境降温:给身体“搭个凉棚”

环境温度是中暑的“导火索”,想办法降低环境温度,能直接减少身体的散热压力。

避开高温时段外出: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是一天中紫外线最强、气温最高的时段(部分地区可能到下午5点)。如果必须外出,尽量选清晨或傍晚。我有个朋友是送外卖的,他现在都把午高峰的订单尽量分给同事,自己上午7点前、下午5点后多跑,既能避开高温,订单量也不少,这招特别聪明。

室内降温有技巧:家里可以开空调(温度26℃左右最舒服,和室外温差不超过8℃),但别一直吹,每2小时开窗通风10分钟;没有空调的话,用风扇对着冰块吹(冰块装在盆里,风扇朝冰块吹,能快速降低局部温度);地面洒点水,利用水分蒸发吸热。需要注意的是,老人和孩子对温度变化敏感,空调风别直吹,穿个薄长袖护好肩颈。

外出做好物理防晒:遮阳帽要选宽檐(至少7厘米),能挡住脸和脖子;遮阳伞选UPF50+的(伞面颜色越深防晒效果越好,比如黑色、藏青);太阳镜要选能阻挡99%以上紫外线的(看标签是否标有UV400);穿浅色、宽松、透气的棉质或速干衣(深色衣服吸热,紧身衣不透气,容易捂汗)。我去年夏天买了件冰丝防晒衣,出门套上,明显感觉后背没那么烫了,这钱花得值。

(二)科学补水:不是

文档评论(0)

eurek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从业证书、计算机二级持证人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3月25日上传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从业证书、计算机二级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