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新生儿肺不张的处理
一、背景:被忽视的”小肺泡危机”
在新生儿科的暖箱旁,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出生仅几小时的宝宝呼吸急促,胸廓起伏时左胸明显比右胸”塌”下去一块,监护仪上的血氧饱和度像坐过山车般忽高忽低。这背后,可能是一个看似微小却关乎生死的问题——新生儿肺不张。所谓肺不张,通俗来说就是部分肺泡像被”挤扁”的气球,无法正常扩张充气,导致氧气无法有效进入血液。
新生儿的呼吸系统本就像刚搭建的”脆弱工程”:肺泡数量仅为成人的1/10,直径不足成人的1/3;气道又细又短,像被捏扁的吸管;更关键的是,胎龄不足37周的宝宝,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一种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其塌陷的”润滑剂”)往往分泌不足。这些生理特点,让新生儿的肺泡特别容易”罢工”。而在临床中,我们常遇到的诱因更是五花八门:有的宝宝在分娩时吸入了混有胎粪的羊水,像”水泥”般堵在小气道里;有的早产宝宝因为肺发育不成熟,表面活性物质严重缺乏;还有的是因为肺炎导致痰液黏稠,把细支气管堵成了”死胡同”。
二、现状:从基层到三甲的诊疗差异
走在不同层级的医院新生儿科,能明显感受到新生儿肺不张诊疗的”温差”。在县级医院的新生儿病房,最常见的是因胎粪吸入或感染导致的肺不张,医护人员往往依靠经验性拍背、吸痰和常规氧疗;而在省级儿童医院的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面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肺不张,可能需要联合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高频振荡通气甚至肺复张术。
据不完全统计,新生儿肺不张的发病率约占活产新生儿的1%-3%,其中早产儿的发病率是足月儿的3-5倍。更值得关注的是,约15%的肺不张会合并呼吸衰竭,5%会发展为慢性肺疾病。但现实中,仍有部分家长对”肺泡没张开”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曾遇到一位奶奶抱着呼吸急促的宝宝说:“孩子就是哭累了,睡一觉就好”,结果耽误了4小时才送医,原本轻微的肺不张发展成了肺实变。
三、分析:抽丝剥茧找”塌陷”根源
要精准处理肺不张,首先得像侦探破案一样找出”真凶”。临床中,我们常把病因分为三大类:
(一)阻塞性肺不张:气道被”堵住”的困局
这是最常见的类型,占比约60%。就像水管被泥沙堵住会断水,宝宝的小气道被异物、痰液或胎粪阻塞后,远端肺泡里的氧气会被血液逐渐吸收,最终肺泡就像漏了气的气球一样塌陷。最典型的例子是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宝宝,黏稠的胎粪颗粒会像”路障”般堵在支气管分叉处,导致局部肺组织无法通气。
(二)压迫性肺不张:外部力量的”挤压”
当胸腔内出现异常占位时,肺泡会被”挤扁”。比如新生儿气胸时,胸腔里的气体像个不断膨胀的气球,把正常肺组织压向一侧;或者先天性膈疝的宝宝,腹腔里的肠子通过膈肌缺损”跑”进胸腔,直接挤压肺组织。这种类型的肺不张进展往往很快,可能在几小时内就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
(三)功能性肺不张:“动力不足”的肺泡
早产儿最容易出现这种情况。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肺泡在每次呼气后都无法维持基本形态,就像没有弹簧的床垫,每次压下去就再也弹不起来。我们曾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过28周早产儿的肺泡,发现很多肺泡壁紧紧贴在一起,几乎看不到充气的空间。
四、措施:多维度”拯救”塌陷的肺泡
处理新生儿肺不张,就像一场”肺泡保卫战”,需要根据病因和严重程度制定个性化方案,关键是要打通”阻塞”、恢复”动力”、减轻”压迫”。
(一)基础支持:维持生命的”底线操作”
所有肺不张的宝宝,首先要保证氧气供应。我们会根据血氧饱和度调整氧疗方式:轻度缺氧时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控制在0.5-1L/min;中度缺氧可能需要头罩吸氧,注意头罩要完全覆盖宝宝的头部,避免氧气泄漏;如果血氧持续低于85%,就需要上无创呼吸支持(CPAP),通过持续的气道正压,像”打气筒”一样帮助肺泡保持扩张状态。
记得有个34周的早产宝宝,出生后1小时出现呼吸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在吸气时凹陷),血氧掉到80%。我们立即给他戴上CPAP,压力从5cmH?O开始调整,20分钟后血氧逐渐回升到92%,胸廓起伏也变得对称了。
(二)病因治疗:直击”塌陷”核心
阻塞性肺不张:疏通气道的”清道夫”
对于胎粪或痰液阻塞的宝宝,最有效的方法是气管插管后进行支气管灌洗。我们会用温生理盐水(37℃左右,避免过冷刺激气道)分次注入气管,每次0.5-1ml,然后用负压吸引器吸出。这个过程就像给堵塞的水管”冲淤”,但操作要轻柔,避免损伤气道黏膜。曾有个吸入大量胎粪的足月儿,灌洗出3次浑浊液体后,胸片上原本大片的致密影明显减少。
功能性肺不张:补充”润滑剂”的及时雨
早产儿的肺不张,关键是补充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我们一般在出生后2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剂量根据胎龄调整(100-200mg/kg)。给药时需要气管插管,将PS通过细管缓慢注入气管,然后给宝宝翻身,让药物均匀分布到各个肺叶。有个29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