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乳腺癌筛查流程指引.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演讲人:

日期:

放射科乳腺癌筛查流程指引

CATALOGUE

目录

01

筛查对象选择

02

筛查技术选择

03

影像采集规范

04

图像处理与质控

05

报告流程管理

06

随访追踪机制

01

筛查对象选择

年龄与风险分级标准

根据家族史、基因检测结果及个人乳腺疾病史,将筛查对象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三级,制定差异化筛查策略。

风险分层评估

结合乳腺密度、激素水平等生理指标,动态调整筛查频率和方式,确保筛查方案的科学性与针对性。

生理状态考量

参考历史筛查结果(如BI-RADS分级),对存在异常或可疑病变的个体提高随访密度或升级检查手段。

既往筛查记录分析

01

02

03

遗传易感基因突变

直系亲属中有乳腺癌或卵巢癌病例,尤其发病年龄较早者,建议提前启动筛查并缩短间隔周期。

家族聚集性病史

乳腺良性疾病史

既往有非典型增生、小叶原位癌等癌前病变的个体,需延长监测年限并采用多模态影像学评估。

携带BRCA1/2、PALB2等基因突变的个体,需纳入强化筛查计划,必要时联合MRI等辅助手段。

高危人群界定指标

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避免对妊娠期女性实施放射性检查,优先选择超声等无辐射替代方案,特殊情况需多学科会诊决策。

妊娠期限制

对乳房假体植入者,需优化钼靶投照角度并联合超声检查,减少假体对病灶显示的遮蔽效应。

对筛查结果异常者提供专业心理疏导,避免焦虑情绪影响后续诊疗依从性。

植入物干扰处理

增强MRI筛查前需确认无钆对比剂过敏史,并评估肾功能以防对比剂肾病风险。

过敏与肾功能评估

01

02

04

03

心理干预需求

02

筛查技术选择

乳腺X线摄影适应证

40岁以上女性常规筛查

乳腺X线摄影(钼靶)是乳腺癌筛查的金标准,尤其适用于40岁以上无症状女性,可有效检出微小钙化灶和结构扭曲等早期病变。

高危人群年度监测

对于BRCA1/2基因突变携带者、家族史阳性或既往乳腺不典型增生患者,建议每年联合乳腺X线摄影与超声检查,提高早期检出率。

致密型乳腺的基线评估

针对BI-RADS分类中致密型乳腺(c/d类),需结合X线摄影评估腺体背景,为后续对比检查建立影像学基准。

术后随访监测

保乳术后患者需每6-12个月进行患侧乳腺X线摄影,监测手术区域结构变化及对侧乳腺新发病灶。

超声检查适用场景

通过弹性成像、彩色多普勒等技术,可准确区分囊肿(BI-RADS2类)与复杂囊肿(BI-RADS3-4类)。

囊实性病变鉴别诊断

超声可清晰显示腋窝淋巴结皮质厚度、门结构是否消失等转移征象,指导穿刺活检决策。

腋淋巴结分期评估

35岁以下女性乳腺组织对辐射敏感,高频超声无辐射、可重复性强,适合作为首诊手段评估可触及肿块。

年轻女性首选检查

超声对致密型乳腺中实性肿物的检出敏感性达85%-90%,可弥补X线摄影对非钙化病灶的漏诊缺陷。

致密型乳腺补充检查

增强MRI补充指征

遗传高风险人群筛查

针对终生乳腺癌风险20%的BRCA突变携带者,增强MRI检出率较X线摄影提高2-3倍,推荐每6个月交替使用MRI与超声检查。

02

04

03

01

新辅助化疗疗效监测

动态增强MRI通过Ktrans值定量分析可早期预测化疗敏感性,疗效评估准确率达85%以上。

多灶性病变评估

MRI多平面重建能力可检出15%-30%X线/超声漏诊的卫星病灶,准确评估肿瘤真实范围。

假体植入后监测

硅胶假体不影响MRI成像质量,是评估植入物周围乳腺组织及包膜完整性的最佳方式。

03

影像采集规范

头尾位(CC位)定位要点

患者肩部自然放松,乳腺组织均匀平铺于探测器,确保乳头居中且胸壁肌肉无折叠,最大限度显示外侧腺体组织。

内外斜位(MLO位)角度控制

探测器与胸大肌边缘呈30-60度夹角,腋尾区充分展开,需包含乳腺后间隙及部分腋窝淋巴结区域。

特殊体位补充原则

针对腋尾区或内上象限病灶,可追加切线位或夸大位,通过调整X线束角度消除组织重叠干扰。

体位固定辅助工具

使用专用乳腺托架及定位激光灯辅助定位,确保体位可重复性,减少呼吸运动伪影。

标准体位摆放要求

压迫力度控制标准

渐进式压力调节

初始压力不超过10N,逐步增加至标准压力范围(80-120N),以组织展平且患者可耐受为限,避免血管扭曲或腺体过度压缩。

压力分布均衡性

压迫板需平行接触乳腺表面,重点监控外侧象限压力值,防止因组织厚度差异导致压力不均。

个体化压力调整

针对乳腺致密型患者适当增加5-15%压力,而萎缩性乳腺或术后患者需降低20-30%基准压力。

压力数据记录

设备自动记录每次检查的压力曲线及最终压力值,用于质控回溯与个性化方案优化。

密度分辨率要求

空间分辨率验证

腺体区域灰度值应保持在1.5-2.5OD范围内,脂肪与纤维腺体组织对比度差值≥0.3OD,确保微钙化簇显示清晰。

MTF曲线在5lp/m

文档评论(0)

182****57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