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录入】25年11月11日17:20八上南京联合体【栖霞雨花江宁浦口区】期中物理卷【阅卷评分标准】.docVIP

5、【录入】25年11月11日17:20八上南京联合体【栖霞雨花江宁浦口区】期中物理卷【阅卷评分标准】.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8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情分析样题

八年级物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物理课上,老师演示了摩擦高脚杯口发声实验,小明觉得非常神奇.回家后,小明找出高

脚杯,也尝试了一下.小明同学的尝试行为,和下列科学探究过程的哪一环节是相似的

A.问题 B.证据 C.解释 D.交流

2.如图是一款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通过发出30~60Hz的低频声波,能够在短短数秒之内扑灭火焰.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是高科技产品,声源不需要振动

B.该低频声波能量大,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该装置的声源每分钟振动30~60次

D.该低频声波不属于次声波

3.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声音的实验.把两个纸杯底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个纸杯,在纸杯口上蒙上胶膜,膜上粘一片小平面镜,拉紧棉线,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形成光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月球上做该实验也能看到光点的晃动

B.光点晃动时,光从小镜子射向墙壁不再沿直线传播

C.若说话声越大,光点晃动幅度越大

D.说话声音越尖,光点晃动幅度越大

4.如图的光现象中,与“水中倒影”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A

A.空中彩虹B.杯弓蛇影C.墙上手影D.筷子“弯折”

5.以下物理问题研究与所采用的方法对应不正确的是

A.将正在发声的音叉与水面接触,水花四溅表明音叉在振动——类比法

B.玻璃罩内放一个音乐盒抽气,根据听到的声音变化得出了真空不能传声——实验推理法

C.为研究光现象,引入“光线”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模型法

D.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两根相同的蜡烛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等效替代法

6.物体AB直立于平面镜前,镜子足够大,甲图中,在物体与平面镜之间插入一块不透光的木板CD;乙图中,平面镜后面插入一块不透光的木板MN.木板CD和MN的下端与物体AB的中点等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平面镜中只有物体AB下半部分的像

B.乙图平面镜中只有物体AB下半部分的像

C.甲、乙图中物体通过平面镜都能成完整的像

第6题图第7题图D.甲图中物体通过平面镜不能成像,乙图中物体通过平面镜能成完整的像

第6题图第7题图

7.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有“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削冰令圆”是把冰削成凸透镜形状

B.“举以向日”是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

C.“以艾承其影”是把“艾”(易燃物)放在透镜的两倍焦距处

D.“火生”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8.如图甲所示,潜水员在潜水时,抬头看到水面上有一只飞翔的小鸟.图乙中能正确反映这个光路图的是

9.晚上,小福在客厅里的玻璃窗上看到了客厅里灯的像.如图所示,当他水平向左缓缓推动玻璃窗时,关于玻璃窗中灯的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向左运动 B.向右运动 C.不能成像 D.保持静止

第9题图第10题图

第9题图第10题图

10.如图所示,一只水鸟M站在浅水中觅食,该情景恰好解释了李白诗中“对影成三人”的由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N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B.P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C.P与M的大小一定相同 D.N与M的大小一定相同

11.小明整理上课的笔记,像的成因有三个:直线传播成像、反射成像和折射成像,所成的像有实像和虚像两种.下列成像实例中:(1)针孔照相机所成的像;(2)在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3)透过水面看到鱼的像;(4)人照镜子时镜中的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属于实像的是:(1)(4) B.属于虚像的是:(2)(3)(4)

C.属于折射成像的是:(2)(3) D.属于反射成像的是:(1)(2)

12.小明同学找来一个薄壁圆柱形玻璃杯,并将画有箭头的白纸靠在玻璃杯后,观察结果如图甲所示.向杯中加水,使得水面高过箭头位置,透过玻璃杯观察纸上的“箭头”;将白纸逐渐远离杯子的过程中,依次观察到情景为

A.丁、乙、丙

B.乙、丙、丁

C.丙、丁、乙

D.丁、丙、乙

二、填空题(本题共7题,每空1分,共26分)

13.(4分)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里蕴含着物理知识.例如“夜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理好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欢迎光临,就等您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