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一、文明土壤:两河流域的自然与历史背景演讲人
文明土壤:两河流域的自然与历史背景01艺术精神:两河流域的美学密码02艺术形态:从建筑到工艺的多元呈现03文明回响:两河流域艺术的后世影响04目录
2025高中艺术两河流域艺术课件
作为深耕高中艺术教育十余年的教师,我始终认为,理解一个文明的艺术,是打开其精神世界的钥匙。两河流域——这片被希腊人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土地”)的区域,孕育了人类最早的城市、文字与法典,其艺术更是以独特的面貌书写着“文明初始”的壮阔篇章。今天,我们将沿着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脉络,从地理到文明、从形式到内涵,系统梳理两河流域艺术的璀璨遗产。
01文明土壤:两河流域的自然与历史背景
文明土壤:两河流域的自然与历史背景要理解两河流域艺术,首先需回到它的“生长环境”。这里没有埃及的尼罗河定期泛滥带来的肥沃黑土,也没有印度河平原的天然屏障,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泛滥更具破坏性——它们曾在公元前2900年淹没乌尔城,也在汉谟拉比时代冲毁过巴比伦的城墙。这种“不可控的馈赠”,让两河先民对自然既依赖又敬畏,进而催生了强烈的“神权意识”——他们相信,城市的安全、丰收的保障,全仰赖守护神的庇佑。
1时间与空间的坐标STEP5STEP4STEP3STEP2STEP1从时间维度看,两河流域艺术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苏美尔-阿卡德时期(约前4300-前2000年):以乌鲁克、乌尔等城邦为中心,艺术从原始走向成熟;古巴比伦时期(约前1894-前1595年):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法典碑、宫殿建筑成为艺术新载体;亚述时期(约前1365-前612年):军事帝国崛起,浮雕艺术以“战争叙事”达到巅峰;新巴比伦时期(约前626-前539年):尼布甲尼撒二世重建巴比伦,“空中花园”与釉面砖技术惊艳世界。
1时间与空间的坐标空间上,两河流域北抵今土耳其东南部,南至波斯湾,东西以扎格罗斯山脉与叙利亚沙漠为界。这种“开放的地理”使其艺术不断吸收周边文化——从埃兰人的金属工艺到赫梯人的石雕技法,最终形成“多元融合”的特质。
2文明基因的渗透两河先民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楔形文字(约前3200年),发明了太阴历与60进制,更建立了最早的“城市管理体系”。这些文明成果深刻影响着艺术:文字刻在泥板上,催生了圆柱印章的微型雕刻;宗教仪式需要场所,推动了塔庙(吉库拉塔)的建造;法典需要权威见证,于是有了汉谟拉比法典碑上的“神授王权”浮雕。可以说,两河流域艺术是“功能性”与“精神性”的完美统一。
02艺术形态:从建筑到工艺的多元呈现
艺术形态:从建筑到工艺的多元呈现站在今天的伊拉克境内,当我们凝视乌尔塔庙的断壁残垣,或在卢浮宫隔着玻璃欣赏纳拉姆辛浮雕石板时,会发现两河流域艺术如同一条流动的河,在不同时期激荡出独特的浪花。
1建筑艺术:神权与实用的共生两河流域缺乏石材,却拥有取之不尽的黏土——这种“限制”反而激发了创造力。他们将黏土制成泥砖,用沥青粘合,建造出世界上最早的大型纪念性建筑。
1建筑艺术:神权与实用的共生1.1塔庙(吉库拉塔):通往神境的阶梯苏美尔人相信,神居住在高山之上,于是在平原上用泥砖堆叠出阶梯状的塔庙。最典型的是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约前2112-前2004年)的乌尔大塔庙。现存遗迹高约21米,分三层,底层长64米、宽46米,每层外覆彩色陶片(红色代表人间,黑色代表冥界,白色代表天堂)。站在塔庙脚下,仰望着逐层收缩的阶梯,我常想:这不仅是建筑,更是苏美尔人“以人力摹天工”的精神象征——通过阶梯接近神,通过高度彰显神权。
1建筑艺术:神权与实用的共生1.2宫殿与城墙:权力的视觉宣言亚述帝国的宫殿是“军事与美学”的结合体。尼尼微的阿淑尔巴尼帕宫(约前668-前627年),仅浮雕墙面就覆盖了2公里长的走廊,内容多为国王狩猎、战役胜利的场景。其中“狮子狩猎浮雕”最为震撼:受伤的狮子后肢瘫痪仍昂首咆哮,肌肉的抽搐、鬃毛的颤动被刻画得栩栩如生,既展现亚述人的尚武精神,也显露对生命力量的敬畏。
新巴比伦的城墙则是“华美与防御”的典范。尼布甲尼撒二世重建的巴比伦城,外墙厚7.8米,设8座城门,其中最著名的“伊什塔尔门”(以战争与爱情女神命名)用蓝釉砖铺就,墙面镶嵌着公牛、狮子、龙(蛇首、狮身、鹰爪的复合神兽)的浮雕,每块砖都是先烧制再上釉,历经2500年仍鲜艳如初。
2雕塑艺术:从抽象到写实的演进两河流域的雕塑因材质限制(少石材,多陶土、石灰石、雪花石膏),呈现出与埃及、希腊不同的面貌。
2雕塑艺术:从抽象到写实的演进2.1苏美尔时期:信仰的具象化乌鲁克遗址出土的“祭祀者群像”(约前2700年)是苏美尔雕塑的代表。这些高约30-90厘米的石灰石雕像,头部呈圆顶(可能戴假发),眼睛巨大(用贝壳、黑页岩镶嵌),双手合于胸前,表情专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