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中古诗表现手法试卷.docxVIP

2025年初中古诗表现手法试卷.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年初中古诗表现手法试卷

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

一、单项选择(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诗句中,主要运用了“动静结合”表现手法的一项是()

A.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C.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D.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句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A.拟人B.对偶C.用典D.夸张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其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A.借景抒情,比喻B.对偶,夸张C.对偶,对比D.拟人,借景抒情

4.下列诗句中,不属于“借景抒情”的是()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D.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5.“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诗将西湖比作西子,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拟人B.夸张C.比喻D.排比

6.“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句诗通过描写白头发的变化,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其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A.对比B.拟人C.夸张D.用典

7.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对偶”手法的是()

A.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绘了诗人怎样的生活状态?其主要体现的表现手法是()

A.借景抒情B.对偶C.象征D.夸张

9.下列诗歌中,主要运用“托物言志”表现手法的是()

A.《望岳》B.《题西林壁》C.《石灰吟》D.《钱塘湖春行》

10.“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诗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表达深沉的愁绪?()

A.拟人B.夸张C.比喻D.排比

二、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横线上,每空1分,共10分)

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的特点。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运用了______和______的表现手法。

3.“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运用了______的表现手法。

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运用了______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运用了______和______的表现手法。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运用了______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崇高的爱国气节。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描绘了______的景象,体现了诗人______的心情。

8.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2.举例说明什么是“借景抒情”,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四、诗歌鉴赏(共10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的第二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2)诗的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

1.C动静结合:诗句前一句写“鸟飞绝”、“人踪灭”是静景,后一句写“江水”流动是动态,动静相对,构成一幅苍茫寂静的画面。

2.C用典:“后庭花”指南朝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此处用来暗示亡国之音,运用典故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感慨。

3.B对偶:结构工整,“海内”对“天涯”,“存知己”对“若比邻”;夸张:用“天涯若比邻”极言友谊深厚,不受空间限制。

4.D“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绘的是一幅色彩明丽、动静结合的秋日江景图,属于写景,未直接抒发作者的情感,属于写景状物。

5.C比喻:将无形的西湖比作有形的西子,运用了“比”的修辞手法。

6.A对比:将“白头”与“更短”对比,将“搔”与“不胜簪”对

文档评论(0)

tianlong4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