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复试试卷(高二,高三组)含答案.docxVIP

第二十一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复试试卷(高二,高三组)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十一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复赛试卷(高二、高三组)

(比赛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

注意:本试卷共64题。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纸上。

一、单项选择题(共35分,每题1分)

1.下面加点词不表示谦敬的一项是()。

A.赤也惑,敢问B.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C.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D.泣孤舟之嫠妇

2.下面关于古代兄弟排行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伯(长、孟)、仲、叔、季是我国古代普遍采用的表示兄弟间排行的用字

B.伯为老大,仲老二,叔老三,季最小。如只有三兄弟,就只用“伯、仲、季”

C.父之大弟称“伯父”,二弟称“仲父”,三弟称“叔父”,最小称“季父”

D.古人名字的字前常加排行,如孙坚长子孙策字“伯符”,次子孙权字“仲谋”

3.下面对“数”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读shù,数目,如“滥竽充数”;几个,如“数家之产”;规律,如“弈之为数,小数也”

B.读shǔ,计算,如“屈指可数”;列举,如“如数家珍”;谈论,述说,如“数典忘祖”

C.读shuò,屡次,多次,如“数见不鲜”,《孙子·行军》:“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

D.读cù,细密,稠密,如“数罟不入洿池”,意思是“不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

4.唐代“四大边塞诗人”是指()

A.王之涣、王昌龄、岑参、孟浩然B.王之涣、高适、王昌龄、李颀

C.王之涣、高适、王昌龄、岑参D.高适、王昌龄、岑参、王维

5.下面有关史书体例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如《左传》《资治通鉴》

B.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如《史记》《汉书》

C.《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司马光主持编写,时间跨度1362年

D.编年体史书时间明确,易反映史事背景;但不易集中反映同一事件前后的联系

6.下面对“见”作虚词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表示被动,相当于“被”,如“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B.用在及物动词之前,称代受事者,如“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C.用在动词后面,表示结果。如“看见”“听得见”“拜见”

D.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如“见谅”“见教”

7.下面关于“辟”的释义,与其他三项都不同的一项是()。

A.《后汉书·张衡传》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B.《墨子·辞过》中“室高足以辟润湿,边足以圉风寒”

C.《汉书·鲍宣传》中“大司马卫将军王商辟宣,荐为议郎,后以病去”

D.《旧唐书·韦思谦传》中“古者取人,必先采乡曲之誉,然后辟于州郡”

8.下面对形同而古今意义不同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出师表》:“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感激”指“因感动而奋发”

B.陶潜《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通”指互相连通

C.《于翼传》:“乃至萧撝、王褒等与卑鄙之徒同为学士。”“卑鄙”指品行不端

D.曹操《龟虽寿》:“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指有志于功业的人

9.下面对“夫”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用于句首,表示将要发表议论。如苏洵《六国论》:“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B.用于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如《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曰:‘吾歌,可夫’”

C.用于句尾,表示感叹。蒲松龄《促织》:“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D.指示代词。“那”,如:“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这”,如:“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0.成语“大巧若拙”出自()。

A.《孟子》B.《论语》C.《春秋》D.《老子》

11.下面几组名人中,不属于父子关系的是()。

A.司马谈和司马迁B.陶侃和陶渊明C.苏洵和苏轼D.班彪和班固

12.“孝”与“廉”是古人推崇的德行,关于“孝”“廉”,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孝,指孝悌;廉,指清廉。均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的科目,始于汉

B.被举荐者除博学多才外,更须孝顺父母,行为清廉,故称为“孝廉”

C.孝则爱民,廉则忠君。汉朝取士虽有博学宏词等科,惟以孝廉为重

D.明清两代参加乡试,考取了举人,仍沿用汉朝“孝廉公”这个名称

13.下面对“序”这种文体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序分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也称“叙”或“引”

B.赠序内容多表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兼抒发自己胸臆,发表见解,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C.书序是说明书籍著述、出版意图、编次体例等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和作品的评论

D.“序”一般写在书前面,列于书后面的称为“跋”或“后序”,如《指南录后序》

14.下面对韩愈《医说》中“说”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劝告,责备B.学说,观点C.一种说理文体D.述说

1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高考语文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15年深耕,专注全国各地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