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模块检测试卷及答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必修模块检测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作品的“留白”艺术,是创作者在表达时有意留下的“空白”,让读者凭借自身经验去联想、补充,从而获得更丰富的审美体验。这种艺术手法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植根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老子提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认为最极致的声音是听不到的,最宏大的形象是看不见的,这一理念为“留白”提供了思想源头——真正的艺术魅力,不在于穷尽所有细节,而在于引导观者主动参与意义的建构。

在文学创作中,“留白”的表现形式多样。有的体现在情节的省略上,如鲁迅《故乡》结尾处,“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并未明确写出“我”与闰土后代的未来,却让读者在“路”的隐喻中,思考希望与实践的关系。有的则体现在情感的含蓄表达上,朱自清《背影》中,父亲爬过月台买橘子的细节后,仅以“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收尾,没有直白倾诉思念,却让深沉的父子情透过“眼泪”自然流露,给读者留下回味空间。

需要注意的是,“留白”并非简单的“不写”,而是“不写之写”。它要求创作者对内容有精准的把控:既要留下足够的空白激发读者想象,又不能因空白过多导致意义模糊。若一味追求“留白”而忽略内容的完整性,反而会让作品显得空洞,失去打动人心的力量。真正高明的“留白”,是在“写”与“不写”之间找到平衡,让读者在主动探索中,与作品形成情感共鸣。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作品的“留白”艺术源于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哲学思想,是中国特有的艺术手法。

B.鲁迅《故乡》结尾对“路”的隐喻,省略了“我”与闰土后代的未来情节,为读者留下思考空间。

C.朱自清《背影》通过“眼泪”的细节直白表达父子情,却因“留白”让情感更显深沉。

D.“留白”的关键在于“不写”,创作者只需留下空白,就能引导读者主动参与意义建构。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先定义“留白”艺术,再联系传统哲学思想,揭示其思想源头,逻辑清晰。

B.文章第二段列举《故乡》《背影》的例子,分别从情节省略和情感含蓄两方面论证“留白”的表现形式。

C.文章第三段通过正反对比,论证“留白”需在“写”与“不写”之间平衡,避免空洞。

D.全文围绕“留白”艺术,从定义、思想源头、表现形式、创作要求展开论述,层层递进。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若一部文学作品没有运用“留白”艺术,就无法让读者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

B.创作者对内容的把控能力,会直接影响“留白”艺术在作品中的效果。

C.读者的个人经验不同,对同一“留白”内容的联想和理解可能存在差异。

D.好的“留白”能让读者与作品形成情感共鸣,增强作品的打动人心的力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老院的石榴树

王吴军

老院的角落里,长着一棵石榴树。那是爷爷年轻时栽下的,如今已枝繁叶茂,树干粗壮得要两个人才能合抱。每年夏天,石榴树的叶子绿得发亮,像一把撑开的大伞,遮住半个院子的阴凉。

我小时候,最爱在石榴树下玩。清晨,阳光透过叶子的缝隙,洒下细碎的光斑,我蹲在树下捡光斑,捡着捡着,就被树上的鸟鸣惊醒。中午,奶奶会把竹椅搬到树下,我趴在她腿上,听她讲过去的事——讲爷爷栽树时的情景,讲她第一次来老院时,石榴树刚开花的模样。奶奶说,那时的石榴花,红得像火,映得整个院子都暖烘烘的。

最盼的是秋天,石榴树结满了果子。青绿色的石榴挂在枝头,像一个个小灯笼,随着秋风轻轻晃动。等石榴熟了,表皮会裂开一道缝,露出里面红彤彤的籽,像一颗颗玛瑙。爷爷会搬来梯子,小心翼翼地摘下石榴,分给全家人。我总是迫不及待地剥开,把籽塞进嘴里,甜津津的汁水在舌尖散开,那味道,是童年最甜的记忆。

后来我上了大学,去了外地,每年只有寒暑假才回老院。每次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石榴树。它依旧枝繁叶茂,只是树干上的纹路更深刻了,像爷爷脸上的皱纹。爷爷会站在树下,笑着说:“你看这树,又结了不少果子,就等你回来吃呢。”我看着爷爷的白发,再看看树上的石榴,眼眶总忍不住发热。

去年冬天,爷爷走了。处理完后事,我又站在石榴树下。寒风刮过,叶子落得只剩光秃秃的枝桠,显得有些冷清。我伸手摸了摸树干,粗糙的树皮像爷爷的手掌,带着熟悉的温度。奶奶走过来,轻轻说:“这树啊,是你爷爷的心

文档评论(0)

151****94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