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质量检测试卷(2).pdfVIP

2025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质量检测试卷(2).pdf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40分)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题。(7分)

翻开语文课本,开启一段文学之旅。我们在民俗画卷中,与迅哥儿一起随着归省的

母亲,回到偏僻的平桥村,在几个少年的撺掇下,伴着皎洁的月光去看社戏;跟随

着刘成章的脚步,观看让人叹为观止的安塞腰鼓表演,当震撼人心的鼓声戛然而

止时,我们耳畔仍是一声渺远的鸡啼;跟随吴伯箫暖融融的灯笼火光,畅想烈火

燎原的盛况,感受一盏灯笼中蕴含的人情世故……在科学小品文中,与翩然而归的

燕子一起迎接草长莺飞的春天;与销声匿迹的昆虫一起迎接风餐露宿的冬天;与

定期迁徙的大雁一起冲破3月暖流的雾霭,让寒冷的冬季不再缄默;与小小的沙砾

一起翻越山麓、跨越沟壑,破解“海枯石烂”的密码……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撺()掇

jiá()然而止

xiāo()声匿迹

缄()默

(2)文段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叹为观止

B.人情世故

C.风餐露宿

D.海枯石烂

2.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每空1分,共10分)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真挚情谊、豁达胸怀的名句是:

“,。”

(2)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绘烟波浩渺、水天合一的壮阔景象的诗句

是:

“,。”

(3)《诗经·关雎》中表现主人公长夜难眠、相思难耐的句子是:

“,。”

(4)《诗经·式微》中描写劳役者在露水中辛苦劳作、发出质问的句子是:

“,。”

(5)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优美景色的句子是:

“,。”

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2)题。(8分)

【材料】2025年央视乙巳蛇年春晚主题为“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主标识巧妙

融合甲骨文“巳”字与“灵蛇吐信”造型,对称拼合形成“巳巳”并肩之态,既呼

应天干地支,又契合传统如意纹样。“巳”在古文中象征胎儿、后嗣,寓意生长与

繁衍。灵蛇蜕皮重生,象征生命不息,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延续。

(1)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巳巳如意”这一主题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意蕴。(4

分)

(2)春晚节目《笔走龙蛇》将武术与书法结合,被誉为“非遗融合创新的前沿试

验田”。你认为这种创新对传统文化传承有何意义?请简要阐述。(4分)

4.招牌是街市的“眼睛”,体现民俗与文化。仿照示例,品析店名含义。(4

分)

【示例】“茶颜悦色”:改编自成语“和颜悦色”,“颜”“色”指面容神情,

“茶颜悦色”意为品茶时心情愉悦,面容和悦,体现茶文化带来的美好体验。

【品析】

(1)“柳畔如你所院”:

(2)“书味无穷,大千世界皆藏纳”(书店上联):

请为下联补写一句,要求对仗工整,仄起平收:

上联:书味无穷,大千世界皆藏纳

下联:,。

二、阅读理解(共50分)

(一)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5—11题。

【甲】《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观第五泄记》(节选)

从山门右折……所目既奇,思亦变幻,不知作何等语。

5.下列对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潭西南而望”中的“西南”与“从山门右折”中的“右”均为名词作状语。

B.“闻水声”与“闻疾雷声”中的“闻”意思相同。

C.“乃记之而去”与“而犹不忍去”中的“去”意思相同。

D.“潭中鱼可百许头”与“此瀑声也”均为判断句。

6.下列对“之”“以”“与”等虚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其境过清”中的“以”与“以面受沫”中的“以”意义和用法不同。

B.“心乐之”与“山行之极观也”中的“之”用法不同。

C.“似与游者相乐”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与”意义和用法相同。

D.“珮”“环”为玉饰,可推知“腰白玉之环”中的“环”也是玉饰。

7.对两文写法与情感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文均以游踪为线索,运用移步换景,营造身临其境之感。

B.甲文寓情于景,乙文侧重展现自然伟力。

C.甲文以正面描写为主写潭水清澈,乙文以侧面描写为主写瀑布壮观。

D.甲文语言清新自然,乙文语言雄浑豪放。

8.请用“/”为乙文画线句断句。(断两处)(2分)

所目既奇思亦变幻不知作何等语

9.翻译下列句子。(6分

文档评论(0)

知温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