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未找到bdjson
中暑急救流程培训
目录
ENT
目录
CONT
ENT
01
中暑基本认知
02
中暑症状识别
03
急救核心原则
04
关键操作技能
05
特殊场景处置
06
预防与长效机制
中暑基本认知
01
中暑的定义与类型
热痉挛
热射病(重症中暑)
热衰竭
因大量出汗导致电解质丢失,表现为肌肉疼痛性痉挛,常见于四肢和腹部,体温通常正常或轻度升高,需及时补充含盐液体。
由于体液和盐分大量丢失引发的循环衰竭,症状包括大量出汗、虚弱、头晕、恶心、血压下降等,体温可达38-40℃,需立即移至阴凉处并补充电解质。
核心体温超过40℃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谵妄、抽搐、昏迷),分为劳力型(青壮年高强度运动引发)和经典型(老年人慢性病诱发),死亡率高达60%,需冰水浸泡等快速降温措施。
户外工作者
慢性病患者
建筑工人、农民、快递员等长期暴露于高温环境,汗液蒸发散热效率降低,体内热蓄积风险显著增加。
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患者因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和药物影响(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更易出现热相关疾病。
中暑的高危人群
婴幼儿及老年人
婴幼儿汗腺发育不完善,老年人代偿能力下降,两者均存在体温调节能力缺陷,在密闭高温环境中风险倍增。
运动员及军人
高强度训练时产热量可达安静时的10倍,若未科学补充水分和适应热环境,极易发生劳力型热射病。
中暑的常见诱因
环境因素
气温>32℃、湿度>60%且无风条件下,汗液蒸发率下降,体热蓄积加速,城市热岛效应可使局部温度升高5-7℃。
01
行为因素
高温时段(10:00-16:00)进行重体力劳动,未及时补充含0.1-0.2%盐分的饮用水(每小时需500-1000ml),或穿着不透气防护服阻碍散热。
个体因素
48小时内睡眠不足、酒精摄入、脱水状态(排尿减少/尿液深黄)会显著降低热耐受能力。
药物影响
抗胆碱能药(如阿托品)、抗组胺药、抗抑郁药等可通过抑制出汗或增加代谢率而诱发中暑。
02
03
04
中暑症状识别
02
头晕与乏力
患者出现明显头晕、头痛,伴随全身乏力,注意力难以集中,可能伴有轻微恶心感。
多汗与皮肤湿冷
口渴与心悸
先兆中暑表现
大量出汗且皮肤表面湿润发凉,体温可能轻度升高(通常不超过38℃),但尚未达到危险阈值。
因体液流失导致口渴加剧,部分患者会出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代偿性反应。
体温显著升高
表现为烦躁不安、精神萎靡或短暂意识模糊,可能出现四肢肌肉痉挛(如小腿抽筋)。
神经系统症状
消化系统反应
恶心呕吐加剧,伴随食欲减退,部分患者会出现腹泻等脱水相关症状。
核心体温升至38-39℃,皮肤发红干燥且出汗减少,提示体温调节功能开始紊乱。
轻度中暑特征
重度中暑(热射病)警示信号
超高热与无汗
体温急剧升高至40℃以上,皮肤灼热干燥且完全停止出汗,提示中枢性体温调节衰竭。
意识障碍
伴随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凝血功能障碍(如皮下瘀斑)及肝肾功能异常,死亡率显著升高。
患者出现谵妄、昏迷或癫痫发作,瞳孔可能散大,对光反射迟钝,需立即干预以防脑损伤。
多器官衰竭
急救核心原则
03
快速脱离热源
立即将患者移至树荫、室内或遮阳棚下,避免阳光直射,确保空气流通以加速散热。
转移至阴凉通风环境
迅速解开或脱去患者的外套、帽子等束缚性衣物,减少热量积聚,同时避免衣物阻碍汗液蒸发。
解除紧身衣物
急救过程中需持续监测环境温度,防止患者因移动不当或停留区域过热导致症状加重。
避免二次热暴露
使用湿毛巾冷敷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辅以扇风或喷雾降温,避免直接冰敷以防皮肤冻伤。
物理降温优先
若条件允许,采用32-35℃温水擦拭全身,通过水分蒸发带走体表热量,避免水温过低引发寒战产热。
温水擦浴辅助
针对体温超过40℃的重症患者,可将其浸入冰水浴中,同时持续搅拌水流以保持降温效率,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重度中暑冰水浸泡
分级降温策略
体位管理与呼吸道保护
仰卧位头偏向一侧
对于意识模糊者,采取平躺姿势并将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阻塞气道,同时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至核心器官。
关键操作技能
04
冰袋或冷敷垫需用毛巾包裹,防止低温灼伤,同时保持降温持续性,每隔15分钟检查皮肤状态。
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若患者意识模糊,可对额头、后枕部冷敷,但需避开耳部及眼部,避免神经或黏膜损伤。
头部降温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选择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密集区域进行冰敷,可快速降低核心体温,避免局部冻伤风险。
大血管分布区优先
对四肢采用温水擦拭结合冰敷,促进血管扩张与收缩交替,加速热量散失,同时监测末梢循环。
四肢交替降温
物理降温手法(冰敷区域选择)
液体补充规范
每次补充100-200ml液体,间隔10-15分钟,防止一次性大量饮水引发胃痉挛或呕吐。
少量多次原则
意识障碍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