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近30年中国东北地区春季寒潮年代际变化与成因探究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工业基地以及人口聚居区域,其气候条件对当地的生产生活有着深远影响。春季是东北地区从冬季向夏季过渡的关键时期,此时寒潮活动频繁发生。寒潮通常伴随着急剧降温、大风、暴雪等恶劣天气,给当地带来多方面的严重影响。
在农业生产方面,东北地区春季正值农作物播种和幼苗生长的关键阶段。寒潮引发的低温会导致种子发芽率降低,幼苗遭受冻害,甚至可能使农作物绝收。例如,当温度骤降,春小麦、玉米等种子在土壤中无法正常萌发,已出土的幼苗也会因低温而生长迟缓,影响最终产量。据统计,过去因寒潮导致东北地区部分年份粮食减产可达10%-20%。
在畜牧业领域,寒潮会使牲畜受冻生病,影响牲畜的生长和繁殖。大风和暴雪还会破坏牲畜的圈舍,导致牲畜走失或伤亡。对于基础设施,寒潮的低温会使金属材料变脆,增加建筑物、桥梁等基础设施的结构安全风险。大风还可能吹倒电线杆、广告牌等,影响电力供应和城市景观。此外,急剧降温会导致水管冻裂,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用水。
从气候研究的宏观角度来看,寒潮活动是东亚季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东北地区春季寒潮的年代际变化,有助于深入理解东亚季风的演变规律。年代际变化通常反映了气候系统内部较长时间尺度的调整和变化,其背后涉及到大气环流、海洋状况、极地海冰等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揭示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东北地区春季寒潮的年代际变化,能够为气候预测提供更坚实的理论基础,提高气候预测的准确性,对保障东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学者对寒潮的研究涵盖了多个方面。在我国寒潮活动的气候变动特征方面,众多研究表明,近几十年影响我国的寒潮活动频次呈减少趋势。李峰等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发现我国寒潮频次在过去几十年中总体上呈现下降态势;钱维宏和张玮玮也得出了类似结论,指出我国寒潮频次的减少与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大气环流的调整有关。康志明等对1951-2006年期间我国寒潮活动特征进行分析,详细阐述了寒潮频次、强度等的时空变化规律。
在影响寒潮活动特征的因子研究上,国际上,Jeong和Ho发现东亚寒潮的爆发频次增多与北极涛动(AO)的负位相有关,当AO处于负位相时,极地冷空气更容易南下,导致东亚地区寒潮活动频繁。Hong等指出近几十年来台湾寒潮爆发频次的减少与冬季北极涛动/北大西洋涛动(NAO)正位相偏多有关,正位相的AO和NAO会使得大气环流形势不利于冷空气南下影响台湾地区。Park等根据环流特征,将东亚寒潮划分为阻塞型和波列型两类,并发现阻塞型寒潮活动多发生在AO负位相时期,且其振幅和维持时间均强于AO正位相时期。
国内方面,魏凤英认为中国全国性寒潮爆发频次的气候趋势与AO位相变化有一定联系,AO处于负位相的气候背景极易诱发中国中东部寒潮灾害的发生。沈柏竹指出AO是21世纪以来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冬季冷事件频发的直接的、主要的影响因子之一。梁苏洁等指出,在AO正指数异常时,极地冷空气较少影响到我国北方,而AO负指数异常时,冷空气则可以直接进入我国东北地区。
然而,当前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与空白。对于东北地区春季寒潮这一特定区域和时段的研究相对较少,现有研究多侧重于全国范围或其他季节的寒潮。在年代际变化方面,虽然对一些大尺度气候因子与寒潮的关系有了一定认识,但这些因子如何在年代际尺度上协同作用影响东北地区春季寒潮,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此外,关于北极海冰、青藏高原积雪等因素对东北地区春季寒潮年代际变化的影响,研究还不够深入和系统。
1.3研究目标与方法
本研究的目标是全面揭示东北地区春季寒潮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并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可能原因。具体而言,通过对长时间序列的气象数据进行分析,明确东北地区春季寒潮在频次、强度等方面的年代际变化规律;从大气环流、北极海冰等多个角度出发,分析影响东北地区春季寒潮年代际变化的关键因素,建立起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数据来源上,主要采用1979-2011年中国东北地区119站气温观测数据。这些数据来源于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中心,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站点分布覆盖了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以及内蒙古东部地区,能够较好地代表东北地区的气候状况。通过这些站点的气温数据,可以准确识别寒潮事件,并计算寒潮的频次、强度等关键参数。
在分析方法上,运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方法,对东北地区春季寒潮频次和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解,提取出主要的空间模态及其对应的时间系数,从而清晰地展现年代际变化的空间格局和时间演变。采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寒潮年代际变化与大气环流指数(如北极涛动指数、东亚大槽指数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严寒地区路基冻胀对车辆-无砟轨道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影响与机制研究.docx
- 植物碳源添翼:多级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氮磷去除效能新探.docx
- 探寻活性自由基聚合新催化体系:创新、挑战与突破.docx
- 钛铝酸钙-矾土-碳化硅复相耐火材料的制备工艺与性能优化研究.docx
- 烃类高压物性参数对排烃史模拟的影响及应用研究.docx
- 荧光技术:烃类属性表征的快速精准之道——从原理到应用的全解析.docx
- 手性二酮化合物拆分技术与倍半萜Aquatolide全合成策略研究.docx
- 低氟MOD法制备BYNO+LAO共掺杂YBCO薄膜的结构与性能研究.docx
- CG125摩托车发动机循环模拟与性能优化研究.docx
- WOSA_XFS协议分析与验证性测试设计:金融设备互操作的基石与质量保障体系.docx
- 面向高效查询与动态更新的XML编码技术探索与实践.docx
- 经气本质的现代生理学探索:基于氧代谢的实验研究.docx
- 纳米复合聚酰亚胺薄膜的介电性研究:多维调控与性能优化.docx
-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一例深度剖析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系统性文献洞察.docx
- 基于数字化转型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行业协同办公系统构建与实践.docx
- 几类拟线性椭圆型方程组的正解研究:存在性、多解性与稳定性分析.docx
- 大白猪×清平猪杂交群体多态性位点与关键性状的关联解析:育种改良的遗传基础探究.docx
- 有序介孔材料WO3(χ)-CeO2的制备及其在NH3-SCR脱硝中的性能与应用研究.docx
- 强脉冲环境下脉冲电抗器磁场特性与外部结构电磁力分析.docx
- Cu-Zn与Mg-Zn二元系扩散行为及力学性能的深度剖析.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