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边缘到困境:基于个案剖析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社会致因.docxVIP

从边缘到困境:基于个案剖析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社会致因.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边缘到困境:基于个案剖析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社会致因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据统计,我国农民工总数已达数亿人,其中新生代农民工占比超过半数。他们在城市的各个领域辛勤劳作,为城市的繁荣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如在建筑行业,许多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离不开他们的汗水;在制造业,他们是生产线上的主力军,保障了各类产品的供应。

然而,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日益凸显,给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威胁。相关数据显示,在一些城市的犯罪案件中,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案件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例如在苏州相城法院,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审结的刑事案件中,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案件占刑事案件总数的50.91%,涉及被告人占被告人总数的56.90%。犯罪类型也呈现多样化,包括侵财型犯罪、暴力型犯罪等,其中侵财型犯罪案件如盗窃、抢劫、敲诈勒索等在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案件中占比较高,如在某些地区,此类案件占比达到70%以上。这些犯罪行为不仅对受害者造成了身心伤害和财产损失,也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秩序,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和发展。

深入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社会原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让城市居民和农民工群体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能够为解决农民工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从社会层面入手,改善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和发展环境,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有助于完善相关理论,为社会学、犯罪学等学科的发展提供实证研究资料,丰富对社会转型时期特殊群体犯罪问题的认识。

1.2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本研究主要采用个案分析法,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案例,深入探究其犯罪背后的社会原因。案例来源主要包括法院判决书、公安机关案件记录以及相关媒体报道等多渠道。从法院判决书中,可以获取详细的犯罪事实、法律判决等信息;公安机关案件记录则能提供案件的侦查过程、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等资料;媒体报道可以从不同角度呈现案件,还能反映社会舆论对这些案件的看法。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深入挖掘案例背后复杂的社会因素。不仅仅局限于表面的犯罪行为和个体因素分析,而是运用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如社会分层理论、社会融合理论等,从社会结构、社会政策、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剖析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深层次社会原因。在分析社会结构因素时,会探讨城乡二元结构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包括在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异对待;在研究社会政策因素时,会研究户籍制度、劳动就业政策等对他们的制约;在分析社会文化因素时,会关注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的冲突以及社会价值观对他们的影响。通过这种多层面的深入分析,以期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提供更全面、更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二、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典型个案呈现

2.1案例一:盗窃案-经济困境下的失足

2023年8月10日至9月7日期间,陈某华、李某、黄某、刘某辉四人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临浦镇一项目工地担任钢筋工。他们每日的工作是在工地的嘈杂与尘土中,重复着切断钢筋、制作造型的繁重任务。清晨,当城市还未完全苏醒,他们就已奔赴工地,开始一天的劳作;夜晚,在昏暗的工棚里,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期待着能得到些许休息。然而,尽管他们如此辛勤付出,工资却被无情拖欠,经济陷入极度拮据的状态。他们不仅要承受工作的劳累,还要为生活的基本开销发愁,孩子的学费、家中老人的生活费都让他们忧心忡忡。

在城市的繁华与自身的窘迫形成鲜明对比下,消费的诱惑如同恶魔一般紧紧缠绕着他们。看着城市中人们轻松地享受着各种物质生活,他们内心的渴望愈发强烈。一次,他们在休息时路过一家商场,透过明亮的橱窗,看到里面精美的商品,想到自己和家人连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都难以满足,这种巨大的差距让他们的心理逐渐失衡。

在这种经济困境和消费诱惑的双重挤压下,四人最终没能坚守住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商议后决定合伙盗窃所在工地的钢筋。他们利用对工地环境的熟悉,趁人不备时,将一捆捆钢筋偷偷搬运到电动三轮车上,随后运至废品回收站出售牟利,所获利益均分。其中,陈某华、李某盗窃最为频繁,达11次,分别获利2000余元;黄某盗窃8次,获利1200元;刘某辉盗窃6次,获利900元。但纸终究包不住火,他们的盗窃行为很快被发现,案发后,四人在工地现场被公安机关传唤到案。在审查起诉阶段,四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认罪认罚。检察机关综合考虑四人实施盗窃犯罪系因欠薪生活陷入困顿而引发,虽盗窃次数较多,但每次盗窃的数额相对较小,最终依法对陈某华等四人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anzhongdah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