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异相膜电渗析在硫铵浆液Cl?分离中的效能探究与膜特性对比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烟气脱硫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保护环境的重要环节。氨法脱硫技术作为一种高效且具有资源化利用潜力的脱硫方法,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氨法脱硫技术是利用氨水或液氨等作为脱硫剂,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最终生成硫酸铵,实现了硫资源的回收利用,不仅有效减少了二氧化硫的排放,还能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该技术具有能耗低、反应速率快、吸收剂利用率高、脱硫效率高且兼具一定脱硝作用等优势,在众多脱硫方法中脱颖而出,成为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最为有效和环保的湿法烟气脱硫技术之一。
然而,在氨法脱硫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那就是氯离子(Cl?)的积累。氯离子主要来源于燃煤中的氯化物以及补水,在脱硫浆液中,它们以Cl?的形式不断积累。当Cl?质量浓度达到20g/L以上时,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危害。在氨法脱硫浆液的弱酸性条件下,高含量的Cl?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仅会使装备发生严重的均匀腐蚀,还会引发点腐蚀、缝隙腐蚀等局部腐蚀现象,极大地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增加了企业的维护成本和设备更换成本。高含量的Cl?会降低硫铵的结晶度,使得结晶颗粒变小,影响硫酸铵产品的质量,降低其市场价值。因此,有效分离脱硫循环浆液中的Cl?,对于保障氨法脱硫系统的高效、安全及稳定运行,以及推动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现有的一些Cl?分离方法,如将含高含量Cl?的硫铵浆液直接干燥,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脱硫循环浆液中的Cl?含量在较低水平,但这种方法能耗较大,成本较高;而用工业水对进入脱硫塔之前的烟气进行循环喷淋洗涤的方法,不仅耗水量较多,而且Cl?去除不够彻底,效率不高,同时装置本身也容易受到腐蚀。这些传统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难以满足当前对高效、低成本Cl?分离的需求。
电渗析技术作为一种将电化学与膜技术相结合的分离技术,为解决硫铵浆液中Cl?分离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该技术利用带电离子在电位差的驱动下,透过膜材料作定向的选择性迁移,从而实现对溶液的浓缩、精制、分离和提纯。电渗析技术具有能耗低、经济效益显著、装置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食品、医药、化工、海水淡化和废水处理等领域都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然而,将电渗析装置应用于分离脱硫浆液中的Cl?的研究目前还相对较少,尤其是异相膜在这一领域的应用研究更是存在诸多空白。因此,开展异相膜电渗析分离硫铵浆液Cl?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解决氨法脱硫中Cl?积累的难题,还能进一步拓展电渗析技术的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电渗析技术的研究最早始于德国,1903年Morse和Perce的无意发现开启了这一领域的探索之门。随后,Pauli在1924年对试验装置进行改进,解决了极化、传质速率等问题;1940年Strauss和Meyer提出多隔室电渗析装置的概念。20世纪50年代,美国科学家Juda成功试制出具有较高选择透过性的阴、阳离子交换膜,为电渗析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关键基础。1952年美国Ionics公司设计制造了第一台电渗析装置,自此,电渗析技术在装置设计和离子交换膜研发方面不断取得进步。
我国对电渗析的研究起步于1958年,北京和上海的科研单位将离子交换树脂磨成粉再压制成异相离子交换膜。60年代初,小型海水淡化装置投入试运行;1965年,我国第一台苦咸水电渗析淡化装置在成昆铁路上安装;1969年,聚乙烯异相离子交换膜在上海正式投入生产,电渗析技术在海水淡化领域得到应用。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末,由于电渗析技术涉及多学科知识,相对压力驱动膜分离技术更复杂,控制更难,受到反渗透、纳滤、超滤等新兴压力驱动膜分离技术的冲击,发展较为缓慢,仅用作水处理项目中的预处理工作。进入21世纪,双极膜技术的引进使电渗析技术取得显著突破与发展,得到广泛推广。从2010年至今,新材料的发展推动了电渗析制膜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电渗析装备水平也显著进步,加之国家对绿色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经营者绿色生产理念加强,电渗析技术凭借其在工业酸碱产品制备、浓缩无机盐及物料脱盐等方面的高效、节能、三废少、占地少等优点,获得了迅速发展。
在电渗析技术的应用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已取得了不少成果。在食品领域,电渗析技术被用于果汁脱酸、糖液精制等,能够有效去除杂质离子,提高产品质量;在医药领域,可用于药物分离、提纯和浓缩,为药物研发和生产提供了高效的技术手段;在化工领域,常用于酸碱回收、盐溶液浓缩等,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能减排;在海水淡化和废水处理领域,电渗析技术能够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从“果然派对”看Candy Party品牌包装的趣味化策略与价值构建.docx
- PCDH10基因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角色与作用机制探究.docx
- 低频超声透入复方大承气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创新疗法探究.docx
- 氟啶酮对刚地弓形虫出胞及宿主细胞作用机制的深度剖析.docx
-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GaN缺陷表面特性及TiO₂吸附行为研究.docx
- 环金属(Ir和Rh)膦配合物:合成、结构与反应性的深度剖析.docx
- 低浓度重金属离子富集技术及其对脲酶活性影响的多维度探究.docx
- 脑卒中患者健康评估新视角:简短版中医健康量表与欧洲五维健康量表测量特性剖析.docx
- 基于公平性考量的列车运行调整优化模型构建与实践研究.docx
- 静电纺丝法构筑硅烷碳点复合功能纤维及纤维膜的研究与应用.docx
- 氨基功能化磁性纳米粒子富集结合多重PCR: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新策略.docx
- 从“外交小灵通”看新媒体时代外交传播的变革与发展.docx
- 内蒙古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东北马鹿秋冬季群体遗传多样性剖析:现状、影响与保护.docx
- 释意理论视角下张璐记者招待会交替传译的语篇连贯探究.docx
- “究”义溯源与文化内涵探究:从语义演变到社会认知的多维度解析.docx
- 滤泡性辅助性T细胞及其亚群:解锁寻常型银屑病免疫奥秘的新钥匙.docx
- 非接触海浪潮位测量技术:原理、应用与展望.docx
- CUGBP1在骨骼肌萎缩中的关键角色与作用机制探究.docx
- 高速PCB板的电磁兼容性设计及仿真分析.docx
- 钢管混凝土外包式柱脚节点性能试验研究.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