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手足口病防控告知书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5岁以下儿童,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其中EV71型病毒感染易引发重症甚至死亡。该病全年均可发生,春夏季(4-7月)为高发期,具有传播速度快、隐性感染比例高的特点。为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保障儿童健康,现就手足口病防控相关事项明确如下:
一、疾病基本特征与识别要点
(一)病原体特点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对紫外线和干燥环境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被灭活;但对75%酒精、5%来苏尔不敏感,常规酒精消毒无法有效杀灭病毒。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过氧乙酸等可有效破坏病毒结构,是环境消毒的首选。
(二)传播途径
病毒可通过“粪-口”、接触及呼吸道飞沫三种途径传播:
1.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疱疹液、呼吸道分泌物(如唾液、咳嗽飞沫)或被污染的物品(如玩具、餐具、毛巾、门把手等)后未及时清洁双手,再触摸口鼻眼等黏膜部位。
2.粪-口传播:患者粪便中可长期排出病毒(病程2-4周),若污染手、食物或水源,易通过口腔感染他人。
3.呼吸道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释放的飞沫中含病毒,近距离接触可能导致感染。
(三)临床表现
多数患儿为普通型,表现为:
-前驱期(1-2天):低热(38℃左右)、食欲减退、乏力,部分伴流涕、咳嗽等类似感冒症状;
-出疹期:口腔黏膜(舌、颊部、软腭)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患儿常因拒食、流涎哭闹;手、足、臀部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部分转为疱疹),疱疹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无明显瘙痒;
-恢复期:体温逐渐正常,疱疹干燥结痂,约1周左右消退(无瘢痕)。
少数患儿(尤其是3岁以下、感染EV71型病毒者)可能发展为重症,多在病程1-5天出现以下表现,需立即就医:
-持续高热(体温>39℃,常规退热效果差);
-精神萎靡、嗜睡、易惊、烦躁不安;
-频繁呕吐(呈喷射状)、肢体抖动或抽搐;
-呼吸急促(>40次/分钟)、心率增快(>140次/分钟)或节律不齐;
-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发花等循环障碍表现。
二、个人及家庭防控核心措施
(一)强化手卫生习惯
手是病毒传播的主要媒介,需严格落实“接触-清洁”流程:
-洗手时机: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如电梯按钮、玩具、钱币)后、接触口鼻眼或食物前、照顾患儿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
-正确洗手法:使用流动水+肥皂/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内-外-夹-弓-大-立-腕)揉搓至少20秒,重点清洁指缝、指甲缝等易藏污部位;无洗手条件时,可使用含酒精(≥60%)的免洗洗手液替代,但不可完全替代流动水洗手。
(二)严格饮食卫生管理
-食物需彻底煮熟(尤其是海产品、肉类),避免生食或半生食;
-水果需用流动水清洗或去皮后食用,勿用手直接抓取;
-餐具、水杯使用后及时清洗,每日煮沸消毒15分钟(或用高温消毒柜);
-避免共用餐具、水杯、毛巾等个人物品,家长喂食时勿用嘴吹凉或试尝。
(三)加强环境清洁与消毒
-日常消毒:家庭环境(地面、家具表面、儿童玩具等)每周至少消毒1次,可用500mg/L含氯消毒液(1瓶盖84消毒液+1L水)擦拭,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重点消毒:患儿居住房间需每日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其使用的衣物、被褥需单独清洗,阳光下暴晒4小时以上(或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洗);
-污染物处理:患儿呕吐物、排泄物需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纸巾)覆盖,再用10000mg/L含氯消毒液(20瓶盖84消毒液+1L水)喷洒覆盖,作用30分钟后清理,清理工具需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
(四)主动监测与隔离管理
-家长需每日检查儿童口腔(查看颊黏膜、舌面是否有疱疹或溃疡)、手(掌心、指缝)、足(足底、趾间)及臀部皮肤,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确诊患儿需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1周(自发病起至少2周),期间避免接触其他儿童(包括同家庭内的其他孩子);
-密切接触者(如同班同学、家庭成员)需观察10天,若出现发热或皮疹,立即隔离并就医。
三、托幼机构及学校防控规范
托幼机构和学校是聚集性疫情高发场所,需严格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处置”机制:
(一)健康监测制度
-每日晨检与午检:由保健医生或教师对儿童逐一检查,重点观察口腔(有无溃疡/疱疹)、手/足/臀部(有无皮疹),询问是否有发热、咽痛、拒食等症状;
-缺勤追踪:对缺勤儿童需在2小时内联系家长,了解缺勤原因(如发热、出疹),并登记《缺勤儿童追踪记录表》;
-症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