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5年海南省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5年海南省高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非遗保护的核心是“人”,但在数字化浪潮下,技术正成为传承的重要助力。海南黎族织锦技艺通过3D扫描技术实现纹样数字化存档,濒临失传的“双面绣”针法借助VR技术重现操作流程,让学习者得以沉浸式体验。数字化手段打破了地域限制,三亚非遗工坊的直播教学,让岛外爱好者也能实时跟随传承人学习织锦技法。但技术应用需把握边界,过度依赖虚拟体验可能导致学习者脱离实际操作,弱化手工技艺的温度。非遗的活态传承,终究要回归人与人的技艺传递、情感共鸣。
材料二:
乡村振兴背景下,海南本土文化资源正实现创造性转化。儋州调声融入现代流行音乐元素,在短视频平台收获千万播放量;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将树皮布制作技艺与旅游体验结合,让游客在动手实践中感受非遗魅力;文昌椰雕传承人开发出椰壳饰品、文创摆件等产品,既保留传统工艺精髓,又契合现代审美需求。这些实践证明,本土文化只有扎根生活、对接市场,才能获得持续生命力,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支撑。
材料三:
文化传承的本质是价值传递。海南历史上的贬谪文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苏轼在儋州创办的载酒堂,不仅是讲学之所,更传递着“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精神;明代海瑞在琼山的故居,承载着清正廉洁的为官之道。当代传承者不仅要守护这些文化载体,更要挖掘其精神内核,通过研学活动、校本课程等形式,让青少年理解文化背后的价值理念,实现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传承。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3D扫描、VR等数字化技术为海南非遗传承提供了新路径,但不能替代实际操作的重要性。
B.儋州调声与现代流行音乐的融合,是海南本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成功案例。
C.载酒堂、海瑞故居等文化载体,其核心价值在于传递特定的精神理念。
D.非遗的活态传承完全依赖人与人之间的技艺传递和情感共鸣,与技术无关。
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海南本土文化创造性转化实践的一项是(3分)
A.黎族织锦纹样通过数字化存档得以保存
B.儋州调声融入现代流行音乐元素
C.琼中树皮布制作技艺与旅游体验结合
D.文昌椰雕开发文创饰品和摆件
下列对三则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采用对比论证,突出了数字化技术在非遗传承中的绝对优势。
B.材料二以多个具体案例为论据,论证了本土文化与生活、市场对接的重要性。
C.材料三引用苏轼、海瑞的事例,旨在证明海南历史文化遗产的丰富性。
D.三则材料均围绕“文化传承”展开,论点相同,论据互为补充。
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海南文化传承的有效路径。(4分)
有人认为“文化传承需要坚守传统,不能随意创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椰风里的乡愁
林清玄
海南的椰风,是带着咸味的。海风从南海吹来,穿过成片的椰林,把椰子的清香送到村庄的每个角落。我站在外婆家的老屋檐下,看着阳光透过椰叶的缝隙,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光。
外婆的院子里种着三棵老椰树,树干粗壮挺拔,像三位沉默的老者守护着家园。小时候,我最爱做的事,就是在椰树下听外婆讲故事。外婆的故事里,有南海的渔娘,有勇敢的水手,有会唱歌的珊瑚。她说,每一棵椰树都有灵魂,它们扎根在海边,守护着出海的亲人平安归来。
那时的椰子,是童年最甜的滋味。舅舅会爬上高高的椰树,用弯刀砍下成熟的椰子,在顶端开一个小口,插上吸管递给我。清甜的椰汁顺着喉咙流下,带着阳光和海风的味道,瞬间驱散了夏日的炎热。外婆还会用椰肉做椰丝糕,洁白的椰丝裹着蜜糖,一口咬下去,甜而不腻,满口留香。那些味道,深深烙印在我的记忆里,成为乡愁最温暖的注脚。
后来,我离开海南,到远方求学、工作。城市的喧嚣淹没了椰风的轻吟,超市里的瓶装椰汁,总也喝不出童年的清甜。每当疲惫时,我就会想起外婆家的椰林,想起椰树下的欢声笑语,想起那些简单而纯粹的时光。乡愁,就像椰树的根,深深扎在我的心底,无论走多远,都无法割舍。
去年回乡,我特意去看了外婆家的椰树。它们依然枝繁叶茂,只是树干上多了几道岁月的刻痕。外婆已经老了,头发花白,但看到我时,眼睛里依然闪烁着温暖的光芒。她拉着我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