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岗位危险告知书岗位告知书
一、岗位基本信息
本告知书适用于XX制造有限公司机加工车间数控车床操作岗位(以下简称“本岗位”)。岗位作业人员主要负责数控车床的日常操作、工件装夹、程序调试、切削加工及设备日常维护等工作。作业场所为封闭式车间,面积约800㎡,配备通风换气系统及照明设施;主要作业设备包括CJK6136型数控车床(最大加工直径360mm,主轴转速50-2000r/min)、液压卡盘(三爪/四爪)、可转位车刀(硬质合金材质)、千分尺(0-25mm)、游标卡尺(0-300mm)等;辅助材料涉及切削液(水基型,pH值8-9)、防锈油(矿物油基)、清洁溶剂(石油醚)等。
二、主要危险因素及分布
本岗位作业过程中存在机械、电气、物理、化学等多类危险因素,具体分布及表现形式如下:
(一)机械伤害风险
1.旋转部件卷入:数控车床主轴(含卡盘、顶尖)、刀架(含刀具)在运行中处于高速旋转状态(最高转速2000r/min),若作业人员衣物、手套、头发等未束紧,或违规靠近旋转区域(安全距离<300mm),可能被卷入造成肢体绞伤、断指等伤害。典型场景包括:装夹工件时未关闭主轴电源直接调整卡爪位置;清理刀架附近切屑时未停机;加工过程中用手触碰旋转的工件表面。
2.运动部件挤压:刀架横向(X轴)、纵向(Z轴)移动时最大进给速度8m/min,若程序输入错误、限位开关失效或操作失误(如误触手动进给按钮),可能导致刀架与卡盘、尾座发生碰撞,挤压作业人员手部或身体;此外,液压卡盘夹紧力可达5000N,若装夹时手部未及时撤离(卡盘闭合时间<1秒),可能造成手指压伤。
3.飞溅物打击:加工脆性材料(如铸铁)或高转速切削时,切屑(温度可达600℃)可能以5-10m/s的速度飞溅;工件装夹不牢(如卡爪磨损、未使用轴向定位块)时,可能因离心力(F=mv2/r,m=0.5kg,v=10m/s,r=0.15m时F≈333N)导致工件飞出;更换刀具时若刀杆锁紧螺母未拧紧(扭矩要求≥50N·m),刀具可能在旋转中脱落。上述飞溅物可能造成眼部刺伤、面部划伤或身体其他部位挫伤。
(二)触电风险
1.设备漏电:数控车床电源为380V三相四线制,电气控制系统电压包括220V(控制电路)、24V(信号电路)。若设备长期使用导致绝缘层老化(绝缘电阻<1MΩ)、接线端子松动(接触电阻>0.1Ω)或未按要求接地(接地电阻>4Ω),可能引发外壳带电,作业人员接触后造成电击(人体安全电压≤36V,安全电流≤10mA)。
2.违规操作电气部件:未断电进行线路检修、用湿手操作控制面板、使用破损的测电笔(笔身裂纹长度>5mm)等行为,可能直接接触带电体(如接触器触点、变压器线圈),导致触电事故。
(三)灼烫风险
1.高温切屑接触:钢件切削时切屑温度可达600-800℃,铝件切削时可达400-500℃,若未使用专用钩子清理切屑(如用手直接抓取),或切屑堆积在工作台上未及时清除(堆积高度>100mm),可能造成皮肤烫伤(Ⅱ度及以上)。
2.设备表面高温:主轴轴承长期运行(连续加工>4小时)后温度可达80-100℃,液压站油温(正常范围30-60℃)若冷却系统失效可能升至80℃以上,直接接触设备表面可能造成轻度灼烫。
(四)噪声危害
数控车床运行时,主轴轴承、齿轮传动、切屑断裂等产生的噪声级为85-95dB(A)(国家标准:8小时等效连续A声级≤85dB)。长期暴露(>8小时/天,持续>3年)可能导致听力损伤(如高频听力下降、噪声性耳聋),并伴随头痛、失眠等生理不适。
(五)化学危害
1.切削液接触:水基切削液含表面活性剂(如脂肪酸钠)、防锈剂(如三乙醇胺)、杀菌剂(如甲基异噻唑啉酮),长期直接接触(未戴手套操作)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若误入口鼻(如操作时饮食)可能刺激消化道(pH值8-9,弱碱性腐蚀)。
2.油雾吸入:高速切削(转速>1500r/min)时,切削液受离心力作用形成油雾(粒径<5μm),车间油雾浓度可达5-10mg/m3(职业接触限值PC-TWA≤5mg/m3),长期吸入可能引发呼吸道刺激(如咳嗽、胸闷)或肺部炎症。
(六)其他风险
1.滑倒/绊倒:切削液泄漏(地面湿滑区域面积>0.5㎡)、切屑未及时清理(堆积厚度>20mm)或工具随意摆放(如扳手、游标卡尺未归位),可能导致作业人员滑倒(滑倒冲击力约为体重的2-3倍)或绊倒(重心偏移角度>45°时易摔倒),造成扭伤、骨折等伤害。
2.高处坠落:作业人员需登高(高度>1.5m)更换刀库刀具或检查顶部照明时,若未使用防滑梯(梯脚与地面夹角应保持60°-75°)、未系安全绳(坠落悬挂安全带冲击吸收性能≤6k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