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部分地区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语言文字运用I.pdfVIP

湖南省部分地区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语言文字运用I.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言文字运用I

湖南省张家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虽然逃过鬼门关,但命运也跌落到有生以来的最低谷。政治上,回

....

到原点,经济上,生活也陷入困境,从优渥的上层士大夫生活跌落为贫困的政治难民,生活境况的落差之

大,让苏轼一时难以适应。相较于物质上面的窘迫,最让苏轼痛苦的,还是(①),他曾对朋友

坦露心声:“处患难不戚戚,只是愚人无心肝尔,与鹿豕木石何异!”他觉得自己重罪遭贬,被朝廷“废

弃”,被君王抛弃,被同类士大夫嫌弃,内心极度自卑与苦闷。

谪居黄州,虽是苏轼人生命运的滑铁卢,却是其词作艺术的高峰。为什么在人生低谷困顿时期,苏轼

能创造词作的辉煌?(②)。

从外在的客观条件来看,当时诗尊词卑的词体观念,为苏轼提供了自由作词的适宜环境。苏轼因写诗

而酿成“乌台诗案”,所以在谪居黄州期间,他依然A,不敢写诗,以免再惹事端。①作词在北宋

被当作一种娱乐方式,②在谪居黄州期间不敢写诗,③却可以放心大胆地作词,④于是,⑤词成了苏轼宣

泄苦闷、挥洒才情的方式。

从内在的主观条件来看,在痛苦的磨砺中,苏轼的思想境界、人格精神逐步走向成熟,从而为作词提

供了新的情思。他初到黄州写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表现了他惊魂未定、孤独无助的心态。两年后

写的大江东去词,极力赞美周瑜的人生得意,是为反衬自我的B,深层里则是表现自我理想未灭、

希冀能像周瑜那样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定风波》的“一蓑烟雨任平生”,则表现了他最终走

出痛苦的精神困境,进入超然旷达、能从容淡定面对人生风雨的成熟境界。这种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

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

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段中加点处“乌台诗案”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祥林嫂怎么这样了?倒不如那时不留她。”四婶有时当面就这样说,似乎是警告她。

B.这一切特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可以叫它作中国建筑的“文

法”。

C.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D.为了报复统治阶级的罪行,在中世纪的德国曾有过一种叫做“菲默法庭”的秘密法庭。

19.请在文段中A、B处分别填入恰当的成语。

20.第三段画波浪线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

不得改变原意。

序号_________应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序号_________应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在文段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

个字。

22.第四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文段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18.D19.A心有余悸B穷困潦倒

20.①.②②.苏轼在谪居黄州期间不敢写诗。③.⑤④.词成了苏轼宣泄苦闷、挥洒

才情的载体。(或:作词成了苏轼宣泄苦闷、挥洒才情的方式。)

21.①精神上的被抛弃和被孤立。

②这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22.比喻和排比。将“成熟”比喻成“光辉”“音响”等,生动形象地传达出苏东坡“从容”“大气”等

精神品格的内涵;排比语势强劲,节奏铿锵,更能体现苏东坡超越人生突破自我的可贵精神,表达作者的

崇敬之情。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乌台诗案”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A.表示直接引用。

B.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强调。

D.表示特定称谓。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能力。

A处,根据语境中“苏轼因写诗而酿成‘乌台诗案’”分析,此处是说在苏轼谪居黄州期

文档评论(0)

175****428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