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基孔肯亚热防控技术指南(2025年版)
一、疾病概述
(一)定义
基孔肯亚热是由基孔肯亚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急性虫媒传染病。“基孔肯亚”这个名称源自非洲斯瓦西里语,意为“屈肢痛”,形象地描述了患者因关节疼痛而弯腰曲膝的痛苦姿态,这也是该病的主要临床特征之一。
(二)病原学
基孔肯亚病毒属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呈球形,直径约60-70nm,有包膜,含有单股正链RNA。该病毒对热敏感,56℃30分钟即可灭活;对常用消毒剂如乙醚、氯仿、甲醛等敏感;在pH3.0以下或8.0以上的环境中可迅速失活。
(三)流行病学
1.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前数小时至发病后数天内血液中含有病毒,此时蚊子叮咬患者后可感染病毒并传播给其他人。隐性感染者由于没有明显症状,不易被发现,在疾病传播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伊蚊叮咬感染基孔肯亚病毒的人或动物后,病毒在蚊体内经过一段时间的增殖,当再次叮咬其他人时,就会将病毒传播给新的宿主。此外,虽然有母婴传播和实验室感染的报道,但较为罕见。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抗体持续时间尚不清楚。
(四)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2-12天,通常为3-7天。
1.急性期:起病急骤,患者突然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可伴有畏寒、寒战。发热可持续3-7天。发热同时或热退后不久,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关节疼痛,主要累及多个关节,如手腕、手指、膝关节、踝关节等,疼痛剧烈,活动受限,部分患者关节可有红肿。此外,还可出现皮疹,表现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多见于面部、躯干和四肢。其他症状包括头痛、乏力、恶心、呕吐、腹痛等。
2.恢复期:急性期症状缓解后,部分患者关节疼痛可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数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疫情监测
(一)病例监测
1.医疗机构监测: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发热伴关节疼痛患者的监测,详细询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包括近期是否到过基孔肯亚热流行地区、是否有蚊虫叮咬史等。对疑似病例要及时进行登记、报告,并采集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
2.哨点监测:在重点地区设立哨点医院,开展主动监测工作。哨点医院要定期收集发热伴关节疼痛病例的信息,分析病例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及时发现疫情线索。
(二)媒介监测
1.监测范围:在基孔肯亚热流行地区和可能传入的地区,包括城市居民区、农村、建筑工地、旅游景区等,开展伊蚊监测工作。
2.监测方法
-幼虫监测:采用布雷图指数法、房屋指数法和容器指数法等方法,调查伊蚊幼虫的孳生情况。布雷图指数是指平均每100户内有伊蚊幼虫孳生的容器数,当布雷图指数超过5时,提示有发生登革热、基孔肯亚热等蚊媒传染病的风险;房屋指数是指有伊蚊幼虫孳生的房屋数占检查房屋总数的百分比;容器指数是指有伊蚊幼虫孳生的容器数占检查容器总数的百分比。
-成蚊监测:采用诱蚊灯法、人诱停落法等方法,监测伊蚊成蚊的密度和种类。诱蚊灯法是在夜间将诱蚊灯放置在室外,收集吸引来的伊蚊,统计伊蚊的数量和种类;人诱停落法是选择健康志愿者暴露部分肢体,在一定时间内统计落在肢体上的伊蚊数量。
(三)病毒监测
对采集的患者标本、蚊虫标本等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了解病毒的型别、基因特征和变异情况,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三、实验室检测
(一)标本采集
1.患者标本:尽量在发病早期(发病后5天内)采集患者的血液标本,一般采集静脉血3-5ml,置于无菌抗凝管中。对于死亡病例,可采集脑组织、肝、脾、肺等组织标本。
2.蚊虫标本:采集伊蚊成蚊或幼虫标本,用70%乙醇固定后送实验室检测。
(二)检测方法
1.核酸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检测标本中的基孔肯亚病毒核酸,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时间短等优点,可用于早期诊断。
2.血清学检测: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IgM和IgG抗体。IgM抗体一般在发病后3-5天出现,可作为早期诊断的指标;IgG抗体出现较晚,可持续较长时间,可用于回顾性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常用的检测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等。
3.病毒分离:将采集的标本接种于细胞系或乳鼠脑内,进行病毒分离培养,然后通过中和试验、免疫荧光试验等方法进行鉴定。病毒分离是诊断基孔肯亚热的“金标准”,但操作复杂、耗时较长,一般用于科研和疫情溯源等工作。
四、疫情处置
(一)病例管理
1.隔离治疗:对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隔离场所应选择在有防蚊设施的病房。患者在隔离期间要避免蚊虫叮咬,防止病毒传播给他人。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鱼粉的危险性鉴定 .pdf VIP
- 2024年贵州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真题附答案详解(模拟题).docx VIP
- 2025年《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解读学习PPT课件.pdf
- 2024年贵州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真题及答案详解(全优).docx VIP
- 学堂在线 工程伦理2.0 章节测试答案.docx VIP
-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气部分).pdf VIP
- 17GL603 综合管廊监控及报警系统设计与施工.docx VIP
- 职业生涯规划人物访谈报告.pdf VIP
- 四川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复习资料.doc VIP
- 经典儿歌歌词100首.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