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初中中国历史唐朝节度使制度课件.pptxVIP

2025 初中中国历史唐朝节度使制度课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教学目标与课程导入演讲人

教学目标与课程导入01节度使制度的历史影响:盛极而衰的制度密码02节度使制度的起源与形成:从府兵到藩镇的制度转型03总结与升华:从节度使制度看唐朝的“盛”与“衰”04目录

2025初中中国历史唐朝节度使制度课件

01教学目标与课程导入

教学目标壹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设计本节课的核心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制度与国家命运”的历史联系意识。具体分为三个维度:肆情感目标:感悟制度设计需适应时代需求的历史智慧,体会“权力制衡”对国家稳定的重要性,增强对历史复杂性的理解。叁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新唐书方镇表》《资治通鉴》等史料,提升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能力;通过对比府兵制与节度使制度,培养制度比较分析能力。贰知识目标:掌握节度使制度的起源、职权演变、典型案例及历史影响;理解其与唐朝由盛转衰的内在关联。

课程导入:一张地图引发的思考上课前,我会在黑板上挂出《唐玄宗天宝年间唐朝边疆形势图》,图中用不同颜色标注着“安西、北庭、河西、朔方、河东、范阳、平卢、陇右、剑南、岭南”十大区域。我会指着图中“范阳”的标记问学生:“这里曾走出一位改变唐朝命运的人物——安禄山。他为何能在十年间从平卢兵马使跃升为兼领三镇的节度使?这种权力集中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制度密码?”通过问题链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引出“节度使制度”这一核心主题。

02节度使制度的起源与形成:从府兵到藩镇的制度转型

背景:唐朝前期军事体制的困境要理解节度使制度,必须先回溯唐朝前期的军事基础——府兵制。作为亲历过博物馆“唐代府兵俑”展陈的历史教师,我曾仔细观察过这些陶俑的装备:腰间佩刀、背负箭囊,却无战马。这正是府兵制“兵农合一”的缩影:士兵平时耕田,战时自备武器粮草,隶属于分布全国的折冲府,由中央直接调遣。

但到了唐高宗至玄宗时期,府兵制逐渐崩溃。原因有三:

均田制瓦解:土地兼并加剧,农民失去土地,无力承担“自备兵甲”的负担。我曾在敦煌文书中见过开元年间的《授田簿》,其中“口分田不足”的记载比比皆是,这从侧面印证了均田制的衰落。

边疆压力剧增:突厥、吐蕃、契丹等周边政权崛起,唐朝需要长期在边疆驻兵。府兵“番上(轮流服役)”制度难以满足“常驻”需求,士兵逃亡现象严重,《通典》记载“卫佐悉以假人为童奴,京师人耻之,至相骂辱必曰‘侍官’”,可见府兵地位已跌至谷底。

背景:唐朝前期军事体制的困境军事技术变革:骑兵成为战场主力,需要专业训练与长期养马,府兵的“临时征发”模式无法适应。

形成:从“行军大总管”到“节度使”的演变面对军事危机,唐朝开始探索新的军事体制。高宗时期出现的“行军大总管”是节度使的雏形——这是为应对特定战争临时设立的统帅,战争结束即撤销。但到了武则天至玄宗时期,边疆威胁常态化,“行军大总管”逐渐演变为常驻的“军镇”长官。

关键转折点在睿宗景云二年(711年):朝廷任命贺拔延嗣为“河西节度使”,这是“节度使”名称首次正式出现。《唐会要》记载其职权为“统赤水、大斗等八军,乌城等守捉”,明确了对边疆军事的长期统辖权。至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十大节度使体系最终形成(见下表),标志着节度使制度完全确立。

|节度使名称|治所|管辖范围|主要防御对象|

|------------|------------|------------------------|----------------------|

形成:从“行军大总管”到“节度使”的演变|安西|龟兹(今新疆库车)|西域地区|吐蕃、大食|

|北庭|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天山北路|突厥余部、突骑施|

|河西|凉州(今甘肃武威)|甘肃西部|吐蕃、突厥|

|朔方|灵州(今宁夏灵武)|宁夏、内蒙古西部|突厥、吐蕃|

|河东|太原(今山西太原)|山西北部|突厥|

|范阳|幽州(今北京)|河北北部|契丹、奚|

|平卢|营州(今辽宁朝阳)|辽宁、吉林西部|契丹、奚、靺鞨|

|陇右|鄯州(今青海乐都)|甘肃东部、青海|吐蕃|

|剑南|益州(今四川成都)|四川西部、云南北部|吐蕃、南诏|

|岭南|广州(今广东广州)|岭南地区|海上势力、土著|

三、节度使制度的职权演变:从“军事统帅”到“地方主宰”的权力扩张

初期:以“军事统辖”为核心的有限权力节度使设立初期,其职权被严格限定在军事领域。《唐六典》规定:“节度使掌总军旅,颛诛杀”,即统领辖区内的镇兵(玄宗时期边疆镇兵约49万,占全国总兵力85%以上),拥有临阵赏罚权,但无行政、财政权。地方民政仍由州刺史负责,财政由中央户部直接调配。

以河西节度使为例,开元十五年(727年)吐蕃入侵,节度使萧嵩派张守珪奇袭吐蕃

文档评论(0)

sxgvvvvv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