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
PAGE2
橡胶聚合车间E-103换热器腐蚀失效分析报告
送样单位
送样单位地址
邮政编码
送样人及电话
样品名称
换热器管
样品数量
1
送样单位样品编号
送样日期
样品编号
检测项目
换热器管腐蚀失效分析
检测地点
检测日期
环境条件
温度:25℃湿度:
检测类型
∨委托检验
仲裁检验
鉴定
其他
1.分析目的:换热器管腐蚀失效分析;
2.取样:送样单位提供的样品;
3.测试环境:真空8.0×10-7Pa+常压;
4.测试方法:形貌观察、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
5.测试设备:
扫描电镜(日立S-3400)、能谱仪(牛津INCA350)、X-射线衍射仪(日本理学RINT2000)、光谱仪(德国斯派克Spectrom10)、维氏硬度计(国产)、光学显微镜(德国蔡司Axiovert25)、体氏显微镜(国产)、数码相机(柯达V1273)。
送检试样经拍照、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光学显微镜宏观形貌观察后,加工成电镜试样,用SEM进行形貌观察,并用能谱仪进行微区成分分析,最后对腐蚀产物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
6.分析结论:
E-103换热器管的腐蚀主要发生于管程介质中,腐蚀主要是由管程的垢下腐蚀和氧腐蚀引起的;壳程中也有少量腐蚀,但对整个换热器管腐蚀的贡献不大。
详细分析内容见续页。
备注
检测人
签字(盖章)
复核人
日期
技术负责人
签发日期
检测报告续页
一、E-103换热器工况简介
E-103换热器位于聚合密封油冷却器流程中,管程介质为循环水,入口操作温度30℃,出口操作温度36℃,设计压力2.5MPa,操作压力0.49MPa;壳程介质为白油,入口温度70℃,出口温度50℃,设计压力2.5MPa,工作压力0.65MPa。
2010年7月大修时发现换热器管板产生明显腐蚀,65根换热管中已堵管20根,少数管子管板焊道处发生泄漏。
换热管束材质为10钢,管板材质为碳钢,壳体材质为16MnR钢,管子外径φ17mm。
二、宏观检查
将换热器拆卸后进行观察,并用数码相机拍照,发现如下特征:
1.换热管外表面腐蚀较轻,覆盖一层黑色腐蚀产物,产物层很薄。在管外表面未见明显的腐蚀坑,如REF_Ref269137239\h图1所示。
图SEQ图\*ARABIC1换热管外表面腐蚀宏观形貌
2.换热管内表面存在大量的瘤状腐蚀污垢,厚度可达5mm左右,如REF_Ref269536017\h图2所示。
图SEQ图\*ARABIC2换热管内表面的腐蚀产物
3.换热管内表面腐蚀产物分成两层,与管壁直接接触部分为黑色,其上为黄褐色如REF_Ref269536017\h图2所示。
4.腐蚀污垢分布比较均匀,大部分连接成片,污垢层与基体金属结合较大,不易脱落。
将换热管切割后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发现具有如下特征:
5.在换热管内表面产生严重腐蚀,有大量黄褐色腐蚀产物堆积,见REF_Ref269284207\h图3。
图SEQ图\*ARABIC3内表面体视显微镜下的腐蚀产物(×7)
6.腐蚀污垢分层分布,在脱落的腐蚀产物下方明显可见黑色的腐蚀产物,且外层腐蚀产物间存在缝隙。见REF_Ref272727467\h图4。
图SEQ图\*ARABIC4内表面的腐蚀污垢分层(×7)
7.在局部黄褐色的腐蚀产物间存在黑色的瘤状凸起,且凸起比较疏松,明显可见有较多的孔洞,见REF_Ref271871378\h图5。
图SEQ图\*ARABIC5换热管内表面的黑色凸起物(×7)
三、材质及金相分析
1.宏观成分分析
使用德国斯派克直读光谱仪(Spectrom10)对换热管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见REF_Ref269134547\h表1。
表SEQ表\*ARABIC1换热管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C
Cr
S
Si
Mn
P
Ni
Mo
N
Zn
Fe
0.161
0.03
0.021
0.3166
0.591
0.018
0.012
0.005
0.004
0
98.8086
Nb
V
Ti
Al
Cu
W
Co
B
As
Sn
Pb
0.0002
0.0013
0.0023
0.0015
0.0134
0.0002
0.0026
0.0003
0.0011
0.0027
0.0002
国家标准(GB/T699-1999)中15钢的成分如REF_Ref269147211\h表2所示。比较可知,换热管材料符合15钢的国家标准。
表SEQ表\*ARABIC2国标中15钢的成分(质量分数,%)(GB/T699-1999)
C
Cr
S
Si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食堂天然气锅灶操作规程.doc
- 试油(气)试采调研报告.doc
- 属构件手工电弧焊(碳钢)操作规程.doc
- 双螺杆泵操作与维护保养规程.docx
- 双螺杆外输泵操作与维护保养规程.docx
- 水泥墩雨天使用的安全措施.doc
- 水性分析操作规程.docx
- 四机修井机上体井架防上窜装置检查要求.docx
- 天然气驱注入井环空带压治理工艺技术调研报告.docx
- 天然气压缩机组操作与维护保养规程.doc
- 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风险预警系统:构建与实践.docx
- 网络赋能与公开革新:江西省厅级政务网站政务公开的多维审视与进阶路径.docx
- 多功能车辆总线控制器MVBC综合验证:方法、挑战与实践.docx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群众工作的探索与实践.docx
- 小型制导火箭弹总体方案的深度剖析与弹道仿真研究.docx
- 从浙江实践看我国行政诉讼管辖制度的重构与展望.docx
- 溯源与重塑: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话语的历史演进与当代建构.docx
- 鼎鑫公司水泥生产的节能与成本双控策略探究.docx
- 探寻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短板与优化路径:基于理论与实践的深度剖析.docx
- 褐藻多糖硫酸酯对HUVEC血管生成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探究.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