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同步练习 含答案】-第三单元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 古声声慢(寻寻觅觅).docxVIP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同步练习 含答案】-第三单元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 古声声慢(寻寻觅觅).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单元诗意人生

039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寻寻觅觅)

A组必备知识基础练

1.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尊还酹江月 酹:祭奠,凭吊。

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损:折损。

C.如今有谁堪摘 堪:可以,能够。

D.赢得仓皇北顾 顾:回头。

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满地黄花堆积黄花:菊花。

B.元嘉草草 草草:轻率。

C.最难将息 将息:将要休息。

D.这次第 次第:光景,状况。

3.“樯橹灰飞烟灭”一句中以“樯橹”代指曹操的战船,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这种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B.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C.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D.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4.下列句子中,语序没有倒装的一项是()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B.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形容愁绪,或言愁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总之是极言其多。李清照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却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苦、孤独、无奈和说不尽的思绪都化作“,!”?

(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杜甫的《登高》都用到了“白发”这一意象,对应的句子分别是“”和“”。?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登高望远,追怀英雄豪杰,暗讽南宋统治集团没有像孙权那样的英雄豪杰的句子是“,,”。?

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声声慢》(寻寻觅觅)两首词,完成6~7题。

6.下列对两首词作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词作分别是豪放、婉约两种风格的经典之作,二者在手法、语言等方面各具特色。

B.苏词绘景运用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境界宏阔;李词绘景少用手法,以朴素的口语入词。

C.苏词写人多用衬托,正衬与反衬灵活恰切;李词写人多用描写,使人物的动作、心理跃然纸上。

D.两首词作营造的意境不同,《念奴娇·赤壁怀古》意境雄浑苍凉,《声声慢》(寻寻觅觅)意境清新空灵。

7.“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两首词在情景关系的处理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完成8~9题。

8.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千古”修饰“江山”,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蕴涵着对南宋国势日益衰微的深切忧虑。

B.“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既赞美历史上的孙权,更为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而深表遗憾。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扬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廉颇的典故,含蓄地表达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慨,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9.《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虽无一言谈眼前事,所说的是“千古”“想当年”“四十三年”,但无一句不讽今。请结合词中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词人是怎样借古讽今的。

B组能力素养提升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

文档评论(0)

喜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It's a great honor to see friends here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