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谏逐客书》《史记李斯列传》含答案解析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宗室大臣议曰:“诸侯人来仕者,皆为其主游间耳,请一切逐之。”于是大索逐客。客卿楚人李斯亦在逐中行,且上书曰:“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诸侯亲服,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散六国之从,使之事秦。昭王得范雎,强公室,杜私门。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夫色、乐、珠、玉不产于秦,而王服御者众: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所谓藉寇兵而贵盗粮者也。”王乃召李斯,复其官,除逐客之令。王卒用李斯之谋,阴遣辩士赍金玉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然后使良将随其后,数年之中,卒兼天下。
(节选自《通鉴记事本末·秦灭六国·谏逐客书》)
材料二:
赵高案治李斯。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
李斯乃从狱中上书曰:“臣为丞相,治民三十余年矣。逮秦之地狭隘,先王之时秦地不过千里,兵数十万。臣尽薄材,谨奉法令,阴行谋臣,资之金玉,使游说诸侯,阴修甲兵,饰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禄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立秦为天子。罪一矣……书上,赵高使吏弃去不奏,曰:“囚安得上书!”
赵高使其客十余辈诈为御史、谒者、侍中,更往复讯斯。斯更以其实对,辄使人复榜之。后二世使人验斯,斯以为如前,终不敢更言,辞服。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饰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禄/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
B.饰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禄/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
C.饰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禄/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
D.饰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禄/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散六国之从”的“散”,与必修四中“且庸人尚羞之”的“羞”用法不同。
B.文中“王乃召李斯”的“乃”,与必修四中“见犯乃死”的“乃”意思不同。
C.文中“却宾客以业诸侯”的“却”,与必修四中“相如因持璧却立”的“却”意思相同。
D.文中“赵高案治李斯”的“案”,与必修四中“召有司案图”的“案”用法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各国的人才来到秦国都是为了游说做间谍的,李斯也是如此,所以秦国的宗室大臣建议秦王大肆搜捕客卿以驱逐出境。
B.李斯用举例、对比的方法证明来自他国的客卿曾对秦国的富强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不能驱逐客卿。
C.李斯在狱中想到关龙逢、比干、伍子胥这些才智过人的臣子都很忠诚,却被夏桀、商纣和夫差杀死,所以自己尽忠而死是应该的。
D.李斯被人轮流反复审问,以实对答,就遭严刑拷打,当二世派人验证口供时,不敢再改,承认了自己的罪状。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卒用李斯之谋,阴遣辩士赍金玉游说诸侯。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答案】1.D
2.C
3.A
4.(1)秦王最终采用了李斯的策略,秘密派遣能言善辩的人携带黄金珠玉去游说各国的诸侯。
(2)我确实害怕被大王欺骗而辜负了赵王(或赵国),所以派人拿着宝璧回去,已从小路回到赵国了。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整顿政治和教化,任用英勇善战的人为官,提高功臣的社会地位,给他们很高的爵位和俸禄,所以终于威胁韩国,削弱魏国,击败了燕国、赵国,削平了齐国、楚国,最后兼并六国,俘获了他们的国王。“饰政教/官斗士/尊功臣”,三个动宾短语意义完整,铺陈排比句式整齐,各自断开,排除AB;“破燕赵/夷齐楚”对称结构,“卒”是“最终”,修饰“兼六国”,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含义及实词词类活用的能力。A.“散”,使动用法,使……散,拆散。句意:拆散东方六国的合纵之盟。“羞”,意动用法,以……为羞耻。句意:况且一般百姓尚且以它为羞耻。B.第一个“乃”,连词,于是。句意:于是秦王下令召回李斯。
第二个“乃”,副词,才。句意:受到侮辱才去死。C.文中的“却”是“拒绝”之意;第二个“却”是“退”。句意:排斥各国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全册知识梳理.doc
-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静电场中能的性质》测试题含答案.docx
-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大学之道》含答案解析译文.docx
-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含答案译文.docx
-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庖丁解牛》含答案译文.docx
-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齐国佐不辱命》《烛之武退秦师》含答案译文.docx
-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含答案译文.docx
-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含答案译文.docx
-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含答案解析译文.docx
-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左转——宫之奇谏假道》含答案译文.docx
-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谏逐客书》含答案解析译文.docx
-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史记高祖本纪——及赵高已杀二世》含答案译文.docx
-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通鉴纪事本末高祖灭楚》含答案译文.docx
-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窦娥冤第三折》含参考答案解析.docx
-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窦娥冤第三折》含答案解析.docx
-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对于林庚先生说“木叶”一文的不同看法》含答案.docx
-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关汉卿(节选)》含答案解析.docx
-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关汉卿与莎士比亚悲剧特点对比》含答案.docx
-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哈姆莱特(节选)》含答案解析.docx
-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哈姆莱特(选段)》含答案解析.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