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聚合车间E-405A换热器腐蚀失效分析报告.docVIP

橡胶聚合车间E-405A换热器腐蚀失效分析报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2

橡胶聚合车间E-405A换热器腐蚀失效分析报告

送样单位

送样单位地址

邮政编码

送样人及电话

样品名称

换热器管

样品数量

1

送样单位样品编号

送样日期

样品编号

检测项目

换热器管腐蚀失效分析

检测地点

检测日期

环境条件

温度:25℃湿度:

检测类型

∨委托检验

仲裁检验

鉴定

其他

1.分析目的:换热器管腐蚀失效分析;

2.取样:送样单位提供的样品;

3.测试环境:真空8.0×10-7Pa+常压;

4.测试方法:形貌观察、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

5.测试设备:

扫描电镜(日立S-3400)、能谱仪(牛津INCA350)、X-射线衍射仪(日本理学RINT2000)、光谱仪(德国斯派克Spectrom10)、维氏硬度计(国产)、光学显微镜(德国蔡司Axiovert25)、体氏显微镜(国产)、数码相机(柯达V1273)。

送检试样经拍照、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光学显微镜宏观形貌观察后,加工成电镜试样,用SEM进行形貌观察,并用能谱仪进行微区成分分析,最后对腐蚀产物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

6.分析结论:

E-405A换热器管的腐蚀主要发生于壳程介质中,腐蚀主要是冲刷腐蚀和氧腐蚀的交互作用引起的;管程中也有一定量的腐蚀,但对整个换热器管腐蚀的贡献不大。

详细分析内容见续页。

备注

检测人

签字(盖章)

复核人

日期

技术负责人

签发日期

检测报告续页

一、E-405A换热器工况简介

E-405A换热器位于丁二烯回收塔再沸器流程中,管程介质为丁二烯,入口操作温度112℃,出口操作温度117℃,设计压力1.0MPa,操作压力0.43MPa;壳程介质为蒸汽,入口温度171℃,出口温度150℃,设计压力2.0MPa,工作压力1.0MPa。换热管设计避厚为2.5mm。

2010年7月大修时发现换热管外表面产生明显腐蚀,多根管子已发生泄漏,多处可见穿孔,多数腐蚀坑深度在1mm以上,换热管剩余壁厚严重不足。

换热管束材质为10钢,管板材质为16MnR,壳体材质为16MnR钢,管子外径φ25mm。

二、宏观检查

将换热器拆卸后进行观察,并用数码相机拍照,发现如下特征:

1.整个外表面均产生明显腐蚀,由一层黄褐色腐蚀产物所覆盖。在管外表面遍布腐蚀坑,尺寸较大的腐蚀坑呈马蹄形,如REF_Ref269137239\h图1所示。

图SEQ图\*ARABIC1换热管外表面腐蚀宏观形貌

2.换热管外表面腐蚀坑多数尺寸较大,明显可见穿孔,如REF_Ref269536017\h图2所示。

3.换热管外表面一些腐蚀坑沿管子轴线方向发生连接,形成更大尺寸的腐蚀坑,如REF_Ref271532761\h图3所示。

4.换热管内表面有褐色污垢沉积,未见明显的腐蚀坑,见REF_Ref269137326\h图4。腐蚀污垢分布不均匀,局部污垢堆积厚度达1mm以上。其中大部分污垢为粘附性颗粒,污垢层与基体金属结合力较小,轻触既可见污垢脱落。

图SEQ图\*ARABIC2换热管外表面的腐蚀穿孔

连接到一起的腐蚀坑

连接到一起的腐蚀坑

图SEQ图\*ARABIC3相互连接到一起的腐蚀坑

图SEQ图\*ARABIC4换热管内表面腐蚀污垢(切割后)

将换热管切割后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发现具有如下特征:

5.在换热管外表面产生严重腐蚀,大部分腐蚀坑很深,在坑底部沉积一层黑色腐蚀产物,坑的处围分布着黄褐色的腐蚀产物,见REF_Ref269284207\h图5。

图SEQ图\*ARABIC5外表面体视显微镜下的腐蚀坑(×7)

6.在很多区域腐蚀坑分布比较密集,坑与坑之间存在棱状突起结构,

图SEQ图\*ARABIC6密布的腐蚀坑与坑间的棱状突起(×7)

7.腐蚀产物比较疏松,产物间存在明显的缝隙,见REF_Ref271871378\h图7。

8.在体视显微镜下,换热管内表面的腐蚀产物呈黑褐色,产物不致密,部分腐蚀产物已脱落,产物间存在较大缝隙和孔洞(见REF_Ref269537875\h图8)。

图SEQ图\*ARABIC7换热管外表面腐蚀产物间的缝隙(×7)

图SEQ图\*ARABIC8换热管内表面的腐蚀产物(×7)

三、材质及金相分析

1.宏观成分分析

使用德国斯派克直读光谱仪(Spectrom10)对换热管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见REF_Ref269134547\h表1。

表SEQ表\*ARABIC1换热管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C

Cr

S

Si

Mn

P

Ni

Mo

N

Zn

Fe

0.122

0.02

0

文档评论(0)

石油小叮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高级工程师持证人

咱是石油工业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1月27日上传了高级工程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