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统练(对比阅读)含答案.docxVIP

2025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统练(对比阅读)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3-24八年级上·河北沧州·期中)

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描写了????????、????????、????????、????????等极具早春特征的动植物描写春景。

(2)两首诗都写到了春日美景,但抒发的感情却不相同。请分别写出。

【答案】

(1)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2)《钱塘湖春行》表达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庭中有奇树》表达了女主人公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思念。

【详解】

(1)本题考查筛选概括能力。

《钱塘湖春行》诗歌大意是: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依据诗意和“极具早春特征的动植物”可知,诗歌中的“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是具有早春特征的动植物。据此依次填空即可。

(2)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钱塘湖春行》:依据“孤山寺北贾亭西……浅草才能没马蹄”可知,全诗主要描绘了西湖早春明媚风光,依据“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可知,全诗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庭中有奇树》诗歌大意是: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繁盛的花朵。我攀着树枝,摘下了其中一朵,想把它赠送给心中日夜思念的人。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能送到心上人的手中。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有感于离别多时,想借着花儿表达思念之情罢了。依据“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句意可知,全诗表达了女主人公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思念。

(2025·四川乐山·一模)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甲】

镊白发

(宋濂)

白发如青草,剪已竟还生。

草青能变白,发白不复青。

人生须知会有尽,紫马①驮钱沽酒倾②。

【乙】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①紫马:古代官员骑马出行时所用的马匹,紫色象征着高贵。②驮钱沽酒倾:用马来拉车,载着钱去买酒喝。

2.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中“人生须知会有尽”直接表明人生有尽头;乙诗以神龟和腾蛇为例,说明即使是长寿的神物,生命也有终结的时候,两首诗都体现了对生命有限的认知。

B.甲诗中“紫马驮钱沽酒倾”反映出诗人因生命有限而产生的及时行乐思想;乙诗强调生命的短暂易逝,应珍惜时光,与甲诗情感态度相近。

C.甲诗以直白的表述写出白发的特点和自己的感慨,语言较为平实自然,通俗易懂;乙诗用词简洁而富有力量,展现出一种豪迈的英雄气概。

D.甲诗的意象“白发”“青草”侧重表现生命的无奈和自然规律;乙诗的意象“老骥”“烈士”侧重表现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3.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2.B

3.甲诗以小见大,通过描写诗人每日拔除白发这一细微动作,表现诗人对生命衰老的抗拒和无奈。

乙诗托物言志,以老迈的千里马自比,即使老了被困在马槽边,仍有驰骋千里的志向,来表明自己虽到暮年,依然怀有宏大的理想和抱负。

【导语】

甲诗借“镊白发”细节,以草木荣枯喻人生易老,流露对生命有限的无奈与及时行乐的消极;乙诗以“老骥”自况,用“志在千里”破生命局限,展现暮年壮心的豪迈进取。两诗同写生命感悟,一哀婉一慷慨,情志迥异。

【解析】

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辨析。

B.有误,甲诗“紫马驮钱沽酒倾”体现及时行乐的消极态度,而乙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等句表达了虽知生命有限却奋发进取的积极情怀,二者情感态度截然不同。“情感态度相近”表述错误;

故选B。

3.本题考查表现手法。

结合“白发如青草,剪已竟还生”可知,诗人将白发比作青草,通过“剪白发”这一日常细微动作,以小见大,将生命衰老的自然规律具象化为可感知的场景。由此可知,甲诗借“拔白发”的细节,含蓄表达对生命流逝的无奈与抗拒。

结合“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可知,诗人以“老骥”自喻,用“伏枥”却“志在千里”的千里马象征虽处暮年却壮志不改

文档评论(0)

专注中高考语文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15年深耕,专注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