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5年考研练习题试题及参考答案法律硕士(法学专业综合)
一、简答题(第1-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
2.简述我国宪法上“平等权”的规范内涵。
3.简述《唐律疏议》中“同居相隐不为罪”原则的内容及历史意义。
二、分析论述题(第4-6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4.结合《数字经济促进法》实施以来的实践,论述科技发展对法律体系的影响及法治应对路径。
5.某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网络言论管理条例》,其中第5条规定:“任何个人或组织在网络平台发布言论,不得损害国家形象;违反本规定的,由公安机关处5日以下拘留或500元以下罚款。”结合宪法学原理,评析该条例的合宪性。
6.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大清会典·刑部》载:“州县自行审理一切户婚、田土等细事,即自理词讼;其命盗重案,解赴府、道、臬司审转,督抚具题,候旨定夺。”又载:“凡审限,直省寻常案件限六个月,盗劫及情重案件限四个月,抢夺、掘坟等案限三个月。”
(1)概括清代地方司法管辖制度的特点;(10分)
(2)分析清代“审限”制度的功能及历史局限性。(10分)
三、材料分析题(第7小题,30分)
7.2024年,某设区的市发生一起“AI深度伪造网络诽谤案”:甲利用AI换脸技术将乙的面部图像合成至某淫秽视频中,并在社交平台传播,导致乙遭受严重精神损害。公安机关以“诽谤罪”立案后,引发“AI深度伪造行为的刑法适用争议”。
请结合法理学中“法律解释”的相关理论,分析本案中“诽谤罪”法律适用的争议焦点及解决路径。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
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同为法律要素,但存在以下核心区别:
(1)内容明确性不同。法律规则内容具体明确,规定了权利义务、行为模式及法律后果(如“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法律原则内容抽象概括,仅设定一般性要求(如“诚实信用原则”“罪刑法定原则”)。
(2)适用方式不同。法律规则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适用,符合构成要件即严格适用;法律原则需权衡强度,不同原则可能在同一案件中竞争适用(如个人隐私权与公共知情权的冲突)。
(3)适用范围不同。法律规则仅适用于某一类型行为(如合同违约规则仅适用于合同领域);法律原则可普遍适用于多个法律领域(如平等原则贯穿民法、行政法等)。
(4)功能定位不同。法律规则是法律推理的直接依据,用于具体案件裁判;法律原则是规则的基础或本源,用于补充规则漏洞、指导规则解释(如“公序良俗原则”可填补具体规则未规定的民事行为效力判断)。
2.我国宪法上“平等权”的规范内涵
我国《宪法》第33条第2款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其规范内涵包括:
(1)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的统一。形式平等要求法律适用无差别(如禁止性别、种族歧视);实质平等允许合理差别(如对妇女、儿童、残疾人的特殊保护),以纠正实质不平等。
(2)权利义务平等。公民既平等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平等履行义务(如纳税义务、服兵役义务无特权主体)。
(3)反对特权与歧视。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如“领导干部不得干预司法”的规定);禁止基于不合理事由的差别对待(如招聘中“仅限男性”的歧视性条款)。
(4)平等权的保障主体。国家负有积极义务,通过立法(如《反家庭暴力法》)、行政(如公平执法)、司法(如平等保护诉讼权利)保障平等权实现。
3.《唐律疏议》“同居相隐不为罪”原则的内容及意义
内容:《唐律疏议·名例律》规定“诸同居,若大功以上亲及外祖父母、外孙,若孙之妇、夫之兄弟及兄弟妻,有罪相为隐;部曲、奴婢为主隐,皆勿论”。具体包括:
(1)容隐范围:同居亲属(包括大功以上亲、外祖父母等)及主仆(部曲、奴婢为家长隐);
(2)容隐行为:隐匿犯罪、帮助逃匿、不作证等;
(3)例外:谋反、谋大逆、谋叛等危害统治根本的重罪不适用容隐。
历史意义:
(1)体现“礼法结合”的立法特色,将儒家“亲亲相隐”伦理上升为法律原则,巩固家族伦理秩序;
(2)限制国家权力对家庭关系的过度干预,平衡法的强制性与伦理的合理性;
(3)影响后世立法,宋、明、清律均继承此制(如《大明律》“亲属相为容隐”条),成为中华法系“伦理法”的典型标志。
二、分析论述题
4.科技发展对法律体系的影响及法治应对路径
《数字经济促进法》自2021年实施以来,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超50万亿元,科技发展对法律体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1)法律调整范围的扩展。传统法律未覆盖的领域(如数据产权、AI生成物版权、算法歧视)需纳入调整。例如,《数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全球Web3.0技术产业生态发展报告.pdf VIP
-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数字艺术展览互动体验创新设计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3湖南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pdf VIP
- 嵌入式技术与应用开发项目教程(STM32版)习题答案.pdf VIP
- 中考数学专项提升复习:三角形的动点问题.docx VIP
- 广东春季高考数学2024试卷 .pdf VIP
- 2025年国企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经典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酸碱中和滴定.ppt VIP
- 某地老年公寓养老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不错).doc
- 2025-2026学年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花城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