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释迦涅槃图的介绍,导游词
各位尊敬的来宾、朋友们,大家好!
请大家暂时收敛起尘世的喧嚣,让我们的心绪沉静下来,一同凝视眼前这幅虽无笔墨,却意蕴万千的“心灵画卷”。这便是佛教艺术中至为重要、至为震撼的主题之一——释迦牟尼佛的涅槃图。它不仅仅是一幅描绘圣人辞世的图像,更是一部深刻揭示生命实相、悲智双运的宏大史诗,一曲从哀恸走向究竟安宁的宇宙交响。
这幅图的中心,是我们伟大的导师——释迦牟尼佛。您看,他并非端坐于莲台,而是安详地侧卧在娑罗双树之下。这姿势,在佛教中称为“狮子卧”,右胁而卧,右手支颐,左手自然安放于身体一侧。佛陀的面容,没有一丝一毫的痛苦与挣扎,也没有凡人离世时的枯槁与憔悴。相反,他的神情是那样的宁静、圆满与慈悲。双目微阖,仿佛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一次深沉、永恒的禅定;嘴角似露微光,又像是对身后亿万芸芸众生最后的、无声的慰藉与叮咛。他的身体,依然散发着柔和的金色光芒,圣洁而崇高。这并非死亡的冰冷,而是超越了生死的、究竟寂灭的温暖。佛陀用他入灭的最后姿态,向我们演示了何为“无生法忍”,何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然而,佛陀的安详,却反衬出整个画面的巨大张力。环绕在佛陀身边的,是一个悲恸欲绝的世界。这幅图的精髓,正在于它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不同众生面对同一事件时所呈现出的千姿百态的“情”与“悟”。
首先,是佛陀最亲近的出家弟子们。站在佛陀枕边的,通常是“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此刻,他仿佛一个失去了慈父的孤儿,捶胸顿足,泣不成声。他的悲伤是如此真切、如此剧烈,因为他将毕生都奉献给了追随佛陀,佛陀的音容笑貌、一言一语,早已融入他的生命。如今,这棵可以依怙的大树即将倒下,他的世界轰然崩塌。他的泪水中,充满了对恩师的无尽眷恋与不舍。而在他身旁,其他的大阿罗汉弟子们,如迦叶尊者等,虽同样面露悲戚,但其神态中却多了一份坚忍与克制。他们深知“诸行无常”是佛陀亲口所证的真理,尽管情感上难以割舍,但在理智上,他们接受了这一必然的结局。这种凡情与圣解的交织,构成了画面中最动人心弦的第一重层次。
再看外围,是那些身着华美天衣、从天而降的天人与天女们。她们是天界的乐神与舞神,原本在空中奏响妙乐,散播曼陀罗花,以供养佛陀。然而,当佛陀宣告即将进入涅槃时,天乐戛然而止,天女的舞步也凝固了。她们有的捧着花篮,却忘记了散花;有的抱着乐器,却忘记了弹奏。她们美丽的脸上,挂着晶莹的泪珠,那份悲恸,纯净而热烈。她们哀叹,人间从此失去了最伟大的觉者,三界之内,再无那盏指路的明灯。不仅仅是天人,就连山间的走兽、林中的飞鸟,也仿佛感应到了这宇宙性的巨大失落。画师们常常会描绘出大象低头、猿猴哀啸、孔雀收屏的场景,这并非夸张的想象,而是通过“万物有灵”的笔触,来烘托佛陀涅槃这一事件的非凡意义——它是整个法界、六道众生共同的损失与哀思。
然而,在这片弥漫的悲伤中,却存在着一些“不和谐”却又发人深省的音符。您看,有那么一些菩萨,比如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他们的神情虽然肃穆,泪光闪烁,但那泪水中,却不仅仅是悲痛,更蕴含着一种深邃的理解与觉悟。他们为何如此?因为他们了知,佛陀的“应化身”——那个为我们说法四十九年、行脚于恒河两岸的肉身,确实是有为法,因缘尽时必然会示现灭度。但佛陀的“法身”——那无始无终、遍一切处的真理与智慧本身,却是永恒不灭、寂然常在。佛陀的入灭,好比月亮从一片云后移到了另一片云后,月亮本身并未消失。菩萨们的悲,是为众生的福薄而悲,是“同体大悲”的流露;他们的静,是源于对“法身常住”的甚深信解。
更有甚者,在一些描绘中,还会有一些“外道”或已获解脱的圣者,他们面无悲色,甚至神情淡然。他们并非冷酷无情,而是因为他们已经亲证了“无生无灭”的涅槃实相。在他们眼中,佛陀的生与灭,都只是随顺世间因缘的一种示现,如同一场精彩的戏剧落幕,演员本身并未受到任何损伤。这种截然不同的反应,构成了画面的哲学深度,它向观者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我们所执着的,究竟是佛陀的血肉之躯,还是他所揭示的不生不灭的宇宙真理?
因此,这幅涅槃图,它是一面多棱镜,映照出众生百态,更是一部直指人心的教科书。
首先,它深刻地诠释了“无常”这一根本法则。连三界导师、人天共仰的佛陀尚且示现涅槃,世间还有什么能是永恒不变的呢?它提醒我们,要对生命保持一份敬畏与警醒,不要沉溺于短暂的拥有,而应追求那不生不灭的究竟安乐。
其次,它展现了佛陀“悲智双运”的圆满品格。佛陀以安详的姿态,接纳了所有众生的哀恸,这是他的“大悲”;而他示现涅槃这一行为本身,又是为了教化众生,让他们了悟无常、发起道心,这便是他的“大智”。慈悲与智慧,如同鸟之双翼,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佛陀救度世间的完整力量。
再者,它揭示了“佛身不灭”的甚深义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