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古诗文专题(全国通用).docxVIP

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古诗文专题(全国通用).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诗文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

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

一古代诗歌景物形象的类别特点

一、意象(景象)

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如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作者在抒发主观情感时,往往借助这些自然景物或人文景物,这些承载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就成了“意象”,它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例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中的“月”就是具有丰富内涵的典型意象。词中的“月亮”不仅仅是一个自然景观,更是词人情感的寄托,它深刻地传达了词人的悲痛、对故国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的考查点主要是意象的特点和作用,具体解答要点如下:

分析

特点

抓关

键词

一般通过分析动词、形容词把握其外在特征,要特别关注意象的时令色彩和冷暖色调

找契

合点

要抓住“景”与“志”“情”的契合点,通过外在的形象特征深入挖掘其内在的品质特征,尤其关注意象固定的特点和情感内涵

分析

作用

氛围

方面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

背景

方面

提供环境或背景

情感

方面

能表情达意。意象代表的情感具有一定的固定性,但意象在每首诗歌中传达的具体情感,则由诗歌的具体内容决定

[注]同一种事物,既可以是事物形象,也可以是景物形象,但二者还存在区别。

物象

意象

从应用范围上来看

多指咏物诗或借物抒怀诗中的意象,普遍具有象征意义,如梅、兰、松、菊、竹等

应用的范围广,咏史诗、羁旅诗、即景抒怀诗等都有。如“流水”就是一种常用的意象。“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中“流水”所蕴含的不仅仅是自然之永恒无限,还包括生命的永恒无限;“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中又借“流水”反映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从数量和地位上来看

多是诗歌的主体(或唯一)形象,是作者情感的寄托对象

可传递、衬托情感,如多个意象组成画面,渲染一种氛围,进而烘托作者的情感。如杜甫《登高》中就综合运用了“急风”“高天”“猿啸”“清渚”“白沙”“飞回鸟”“落木”“长江”等意象,营造了萧瑟凄凉的意境

例1[2017·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注]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树杪:树梢。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2.“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 ()

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王昌龄《古意》)

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中》)

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张耒《感春》)

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

★3.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1.C[解析]C项,应该是“万家井邑出现”,不是“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井”,市井或村落,指的是山城住户,“万井”指千家万户。结合诗歌的对仗和作者的地理位置分析可知。

2.B[解析]“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通过鸟雀声渲染凄凉氛围,传递出思乡之情。B项中,“雁声急”和“客程遥”写雁声的急切凄惨,归程遥远,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答题演示]

找出三首诗歌中的意象

特点

情感

①“晴江”“浣女”“鸡鸣”“万井”?

②巴峡水乡,色调

④“猿鸣”?

⑦显示了巫峡的,色调

组织答案

①“朝日”“水国”②祥和明丽③不悲苦④“泪”⑤凄厉,哀婉⑥“玉露”“枫树”⑦萧瑟阴森凄冷⑧悲苦⑨《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万井”等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对比诗句:所用的“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

对点训练

[2024·辽宁沈阳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苏轼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优质学习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