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一、益州城的历史底色:从蜀地首府到盛唐雄藩的时空演进演讲人
01益州城的历史底色:从蜀地首府到盛唐雄藩的时空演进02益州城的经济脉动:扬一益二背后的产业密码03益州城的文化光辉:蜀风雅韵中的盛唐气象04益州城的发展启示:从历史镜像看盛唐气象目录
2025初中中国历史唐朝益州城发展课件
引言:当长安的月光照亮蜀道——益州城的历史坐标
作为一名深耕中国古代城市史研究的教育工作者,我始终记得第一次站在成都天府广场东侧的唐城墙遗址前的震撼:夯土中夹杂的唐代青瓷残片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城墙走向与现代街道的重合轨迹,仿佛在无声诉说着这座城市跨越千年的生命力。唐朝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黄金时代,而益州(今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的核心城市,其发展轨迹既是盛唐气象的微观缩影,更是理解扬一益二城市格局的关键钥匙。今天,我们将沿着历史的脉络,共同揭开唐朝益州城发展的神秘面纱。
01益州城的历史底色:从蜀地首府到盛唐雄藩的时空演进
1地理基因:天府之国的天然禀赋益州地处四川盆地西部,北倚秦岭、龙门山,南接云贵高原,岷江、沱江穿城而过,形成四塞之国的地理屏障。《华阳国志》记载其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山林竹木、蔬食果实之饶,都江堰水利工程自战国建成后,历经秦汉修缮,至唐时已形成灌溉三郡,开稻田的完善体系(《水经注》)。这种既险且富的地理条件,为益州城的崛起奠定了物质基础——险则易守难攻,富则物产丰饶,恰如诗圣杜甫所言:蜀土绕水竹,吴天积风霜(《成都府》),自然环境的独特性决定了益州在唐朝西南战略中的不可替代性。
1.2行政沿革:从汉蜀郡到唐成都府的身份跃升
汉代益州治所已设于成都,但彼时行政层级仅为郡;至隋代设益州总管府,成为西南地区最高军政中心;唐代则经历三次重要升级:贞观元年(627年)置剑南道,益州为道治;至德二年(757年)因安史之乱中玄宗驻跸,升为南京成都府,
1地理基因:天府之国的天然禀赋与长安、洛阳并列为三都。这一行政地位的提升,直接推动了城市规模的扩张——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唐益州城周长二十五里,较汉代十二里扩大一倍有余,城墙高丈余,广八尺,设罗城子城双重城防体系,城门少城三门,太城五门,城市格局更趋完善。
3战略价值:连接中原与西南的枢纽之城唐朝推行关中本位政策,但对西南边疆的控制始终是治国要略。益州北通汉中(连接长安)、东出三峡(沟通荆楚)、南抵南诏(今云南)、西接吐蕃(今西藏),是剑南道的核心节点。《旧唐书地理志》载:剑南诸州,唯成都府户口殷繁,百货所聚,其战略价值不仅体现在军事驻防(驻有剑南节度使,兵力达3万人),更在于经济辐射——通过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益州成为中原物产输入西南、西南特产输出中原的必经之地,这种枢纽定位使其在盛唐时期的地位远超一般州郡。
02益州城的经济脉动:扬一益二背后的产业密码
1农业:沃野千里的粮食基地唐代益州农业的先进性体现在三个层面:其一,水利系统的精细化——除都江堰主渠外,新修万岁池柳池等小型陂塘,形成大渠导江,支渠灌田的立体灌溉网,《成都记》载蜀地无荒田,岁三四收;其二,耕作技术的革新——曲辕犁、筒车等农具普及,稻麦轮作制推广,春种粳稻,秋播冬麦成为常态;其三,经济作物的规模化——茶叶种植遍于山谷(《茶经》),柑橘、荔枝等水果户有橘园,园有千株(《元和郡县图志》)。据天宝年间统计,益州所在的剑南道课户达189万,占全国1/5强,粮食产量可支剑南军食三年(《资治通鉴》),真正实现了天府之实。
2手工业:蜀工巧天下的技术巅峰益州手工业以精专新著称,最具代表性的是三大产业:
纺织业:蜀锦自汉以来即为皇家贡品,唐代工艺更上层楼。《唐六典》记载益州贡锦有红锦十样锦等12个品种,采用纬锦技术(纬线显花),色彩织成云凤文龙,灿然若霞(《杜阳杂编》)。1970年成都百花潭唐墓出土的联珠对鸟纹锦,经线密度达每厘米100根,纬线80根,工艺之精令现代织工叹服。
制瓷业:邛窑(今邛崃)是唐代六大青瓷窑系之一,产品以邛三彩(黄、绿、褐)闻名,器型包括碗、盘、注子(酒壶)等。1985年邛窑遗址出土的带托茶盏,托座刻有大中九年(855年)铭文,印证了陆羽《茶经》中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的记载,益州瓷器在唐代市场中已占有重要份额。
2手工业:蜀工巧天下的技术巅峰造纸与印刷:成都麻纸是唐代官方指定的赦书用纸,《唐会要》载凡赦书、德音、立后、建储,并用白麻纸;至中晚唐,益州成为全国印刷业中心,现存最早的木刻印刷品《陀罗尼经咒》(757-840年)即出土于成都唐墓,比敦煌《金刚经》(868年)早约百年,印证了《旧唐书》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的记载。
3商业:万商成渊的市场网络唐代益州商业的繁荣体现在三个维度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