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基础学习指导与习题及答案.docxVIP

中医骨伤科基础学习指导与习题及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骨伤科基础学习指导与习题及答案

一、中医骨伤科基础学习核心要点解析

(一)中医骨伤科的理论基础

中医骨伤科以整体观念为指导,融合气血、经络、脏腑理论,强调“肾主骨、肝主筋、脾主肌肉”的生理联系。

1.气血与骨伤: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骨伤后常出现气滞血瘀(局部肿胀、疼痛拒按)、气虚血瘀(肿胀不明显但隐痛、乏力)或血不养气(面色苍白、自汗)。例如,闭合性骨折早期以气滞血瘀为主,治疗需行气活血(如复元活血汤);后期气血两虚则需补益气血(如八珍汤)。

2.经络与骨伤:经络是气血运行通道,损伤后经络阻滞可导致“不通则痛”。如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属手阳明大肠经循行部位,局部阿是穴配合曲池、手三里针灸可疏通经络。

3.脏腑与骨伤:肾藏精主骨,肾精不足则骨脆易折(如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肝藏血主筋,肝血不足则筋失濡养(如习惯性关节脱位);脾主运化,脾虚则肌肉萎缩(如长期卧床患者的废用性肌萎缩)。

(二)病因病机分析

骨伤病因分三类:

1.外因:直接暴力(如重物砸伤导致胫腓骨粉碎性骨折)、间接暴力(如跌倒时手掌撑地致桡骨远端骨折)、持续劳损(如搬运工的腰椎间盘突出)。

2.内因:年龄(儿童骨骼韧性强,多青枝骨折;老年人骨脆性高,多粉碎性骨折)、体质(肾虚者易骨折不愈合)、解剖结构(锁骨中外1/3处因肌肉附着少,易骨折)。

3.不内外因:包括六淫(风寒湿邪闭阻经络致慢性筋伤)、七情(过度恐惧致肌肉痉挛加重损伤)。

病机关键为“损伤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例如,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可因瘀血阻滞督脉,影响膀胱气化功能,出现小便不利;长期卧床患者因脾失健运,水湿内停,加重肢体肿胀。

(三)诊断方法详解

1.望诊:观察局部形态(如“餐叉样畸形”提示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皮肤颜色(青紫色为新伤血瘀,暗褐色为陈旧性损伤)、肿胀范围(弥漫性肿胀多为软组织损伤,局限性肿胀多为骨折)。

2.闻诊:听骨擦音(骨折特有体征)、关节弹响(半月板损伤时的“交锁”声)、肌腱摩擦音(狭窄性腱鞘炎的“捻发音”)。

3.问诊:重点询问受伤时间(区分新伤/陈伤)、致伤方式(判断暴力性质)、疼痛特点(刺痛属血瘀,酸痛属寒湿)、功能障碍(能否持物、行走)。

4.摸诊:

触摸法:用指腹感知局部温度(灼热属瘀热,发凉属寒凝)、硬度(骨擦感提示骨折)。

挤压法:挤压骨盆两侧判断有无骨盆骨折;挤压虎口判断有无掌骨骨折。

叩击法:纵向叩击足跟诱发髋部疼痛,提示股骨颈骨折。

旋转法:旋转小腿诱发膝部疼痛,提示交叉韧带损伤。

(四)治疗原则与方法

1.整体治疗原则:

动静结合:固定(静)与功能锻炼(动)结合,如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后用夹板固定,同时指导患者握拳练习,促进血液循环。

筋骨并重:骨折复位需兼顾周围肌腱、韧带的修复,避免“重骨轻筋”导致关节不稳。

内外兼治:内服中药(如早期活血化瘀,中期接骨续筋,晚期强筋壮骨)配合外治法(中药熏洗、推拿、针灸)。

2.正骨手法(以“正骨八法”为核心):

手摸心会:通过触摸明确骨折移位方向,为复位提供依据。

拔伸牵引:对抗肌肉拉力,纠正重叠移位(如股骨干骨折需持续牵引)。

旋转回绕:纠正旋转移位(如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需旋转前臂复位)。

端提挤按:纠正侧方移位(如胫骨平台骨折,用拇指推挤骨折块复位)。

屈伸收展:通过关节屈伸纠正成角移位(如肱骨髁上骨折,屈曲肘关节复位)。

摇摆触碰:轻摇骨折远端,使骨折面紧密接触,促进复位(适用于不完全复位的稳定骨折)。

对扣捏合:用于粉碎性骨折,捏合碎骨块(如跟骨骨折,双手对扣挤压复位)。

按摩推拿:复位后理顺筋络,缓解肌肉痉挛(如肩部骨折复位后,推拿肩井、天宗穴)。

3.固定方法:

夹板固定:适用于四肢闭合性骨折(如尺桡骨骨折),需注意扎带松紧度(以能上下移动1cm为宜),定期调整防止压疮。

石膏固定:用于关节内骨折(如踝关节骨折)或开放性骨折术后,需观察肢端血运(如趾端苍白、麻木提示过紧)。

牵引固定:皮肤牵引(儿童股骨干骨折)或骨牵引(成人股骨颈骨折),需维持有效牵引重量(一般为体重的1/71/10)。

4.药物治疗分期:

早期(12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代表方复元活血汤(柴胡、当归、桃仁、红花、穿山甲)。

中期(36周):接骨续筋,代表方接骨丹(自然铜、骨碎补、续断、土鳖虫)。

晚期(6周后):强筋壮骨、补益肝肾,代表方健步虎潜丸(熟地、龟板、锁阳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