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贞观政要求谏》《资治通鉴唐纪》含答案解析译文.docxVIP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贞观政要求谏》《资治通鉴唐纪》含答案解析译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贞观政要求谏》《资治通鉴唐纪》含答案解析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贞观初,太宗与黄门侍郎王珪宴语,时有美人侍侧,本庐江王瑗之姬也,瑗败,籍没入宫。太宗指示珪曰:“庐江不道贼杀其夫而纳其室暴虐之甚何有不亡者乎!”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取之为是邪,为非邪?”太宗曰:“安有杀人而取其妻,卿乃问朕是非,何也?”珪对曰:“臣闻于《管子》曰:齐桓公之郭国,问其父老曰:‘郭何故亡?’父老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桓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所以亡也。’今此妇人尚在左右,臣窃以为圣心是之。陛下若以为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太宗大悦,称为至善,遽令以美人还其亲族。

(节选自《贞观政要·求谏》)

材料二:

上厉精求治,数引魏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上遣使点兵,封德彝奏:“中男虽未十八,其躯干壮大者,亦可并点。”上从之。敕出,魏征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键,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且陛下每言:‘吾以诚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无欺诈。’今即位未几,失信者数矣!”上愕然曰:“朕何为失信?”对曰:“陛下初即位,下诏云:‘逋负①官物,悉令蠲免。’有司以为负秦府国司者,非官物,征督如故。陛下以秦王升为天子,国司之物,非官物而何?又曰:‘关中免二年租调,关外给复②一年。’既而继有敕云:‘已役已输者,以来年为始。’散还之后,方复更征,百姓固已不能无怪。今既征得物,复点为兵,何谓来年为始乎!又,陛下所与共治天下者在于守宰,居常简阅,咸以委之;至于点兵,独疑其诈,岂所谓以诚信为治乎!”上悦曰:“向者朕以卿固执,疑卿不达政事,今卿论国家大体,诚尽其精要。夫号令不信,则民不知所从,天下何由而治乎?朕过深矣!”乃不点中男,赐征金瓮一。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①逋负:拖欠。②给复:免除赋税徭役。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庐江不道A贼B杀其夫C而纳D其室E暴虐之F甚G何有H不亡者乎!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籍,登记,与《鸿门宴》中“籍吏民,封府库”的“籍”意思相同。

B.亡,灭亡,与《过秦论》中“秦无亡矢遗镞之费”的“亡”意思相同。

C.让,责备,与《谏逐客书》中“是以太山不让土壤”的“让”意思不同。

D.诚,确实,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竭诚则胡越为一体”的“诚”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与王珪宴饮交谈时,提到庐江王瑗杀害他人并霸占其妻的恶行,王珪讲述了齐桓公与郭国父老的故事,委婉地劝谏太宗要做到知恶能去。

B.封德彝建议征召中男中身体强壮者入伍,魏征坚决反对;魏征认为兵力强盛的关键在于治军得法,而非人多,并且指出太宗即位后多次失信于民。

C.太宗对魏征以诚信为治国之道的进言表示赞同,意识到了自己的过错,最终取消了征召中男的敕令,并赏赐给魏征一个金瓮。

D.王珪和魏征都善于劝谏,王珪采用类比的方式,魏征则是直接指出太宗的错误并进行详细分析,两人的劝谏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若以为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

(2)上厉精求治,数引魏征入卧内,访以得失。

14.魏征认为太宗“失信者数矣”,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他这样说的依据。

【答案】10.AEG

11.B12.D

13.(1)陛下如果认为这样做不对,这就是所说的知道恶行却不摒弃。

(2)唐太宗励精图治,多次把魏征召进卧室,询问(治理国家的)得失。

14.①太宗曾下诏免除百姓拖欠官府的财物,但有关部门认为拖欠秦府国司的财物不是官物,依旧征收,违背诏令。②太宗起初下诏关中免租调二年,关外免赋税徭役一年,之后又下令已服役或缴纳租税的百姓从第二年开始算,百姓被征调后又再次被征,前后不一致。③太宗征兵时怀疑地方官员欺诈,与他所说的以诚信治理天下相违背。

【解析】

【导语】这两篇文言文展现了唐太宗贞观年间君臣互动的典范场景。材料一通过王珪以齐桓公典故劝谏太宗遣还美人,凸显“知恶能去”的治国智慧;材料二则通过魏征直谏点兵失信之事,强调“以诚信御天下”的为政之道。两文共同塑造了太宗虚心纳谏的明君形象,同时刻画了王珪善用典故、魏征直言敢谏的不同谏臣风范。行文简洁有力,对话生动,既体现了《贞观政要》的劝谏艺术,也反映了《资治通鉴》的史笔精要,共同构成唐代政治文明的经典叙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29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