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刘榴的教育故事
魔鬼辞典
16岁那年,刘榴发现家中那本总在凌晨发出诡异笑声的《教育心理学》,
翻开后竟看到所有“惩罚”词条都被血字重新定义——
“体罚是最有效的认知塑造”;
更惊悚的是,这本书开始篡改现实:
班主任用订书机钉学生耳朵,母亲逼她背错一题剪掉一缕头发…
当她试图毁掉这本妖书时,扉页浮现新的血字:
“欢迎成为第49代教育改革者,您希望先废除作业还是高考?”
十六岁生日那天晚上,刘榴是被一种极其轻微,却又锲而不舍的窸窣声弄醒的。不是老鼠啃咬木头,也不是风吹动窗页,那声音更像是指甲在厚实的纸面上缓慢地刮擦,带着某种令人牙酸的耐心。它断断续续断续续,来自书房。
家里只有她和妈妈。爸爸这个词,连同那个模糊的身影,早已被岁月和妈妈的妈妈的只言片语冲刷得褪了色,成了相册里一张不会开口说话的旧照片。妈妈是市一中的特中的特级教师,模范班主任,她的世界由教案、成绩、成绩单和无休止的“为了你好”构成。家里的书房,就是她的圣殿,也是刘榴从小到大必须仰望和遵循的规则源头。
声音还在继续。刘榴赤着脚,踩在冰凉的地板上,像只猫一样悄无声息地挪向书房。门虚掩着,里面,里面没有开灯,只有清冷的月光透过窗户,在地板上投下一块方形的惨白。那窸窣声变得更清晰了,源头就在妈妈那张巨大的、堆满了试卷和参考和参考书的书桌上——确切地说,是来自桌角那本厚重得像砖头一样的书,《教育心理学原理(修订版)》。
那是妈妈经常翻阅的书,深蓝色的封面已经磨损发白,书脊用透明胶带粘了又粘。此刻,它安静地躺在月光边缘,看起来和平时没什么两样。
但下一秒,声音变了。变成了低低的、压抑着的笑声。咯咯……咯咯咯……像一个喉咙里卡了痰的老人在黑暗中窃笑,充满了恶意和嘲弄。刘榴浑身的汗毛瞬间立了起来,一股寒意从尾椎骨窜上头顶。她死死盯着那本书,心脏在胸腔里擂鼓。
她几乎是屏着呼吸退呼吸退回了自己的房间,一整夜都无法再安然入睡,耳朵始终竖着,捕捉着任何一丝异常的响动。后半夜,半夜,万籁俱寂,那笑声也再未响起。
第二天,她把这事告诉了妈妈。正在给她剥水煮蛋的妈妈动作顿了一下,抬起眼,镜片后的片后的目光锐利而疲惫:“榴榴,你是不是最近学习压力太大了?下周就要月考,别胡思乱胡思乱想。书本怎么会笑?”语气是不容置疑的断定,还带着一丝“你又想偷懒找借口”的不耐烦。刘榴张了张嘴,看着妈妈指尖沾着的细碎蛋壳,把后面的话咽了回去。她知道,再说下去,只会换来一篇关于“关于“科学”、“理性”和“专注学习”的长篇大论。
好奇心却像藤蔓一样在她心里疯长。又一个深夜,当确认妈妈房间传来平稳的呼吸声后,刘榴再次溜进了书房。这一次,她直接走到了书桌前,桌前,目光落在《教育心理学原理》上。月光比前晚更黯淡了些,书的轮廓在昏暗中显得有些狰狞。
她伸出手,指尖触碰到冰冷粗糙的封面。深吸一口气,猛地将它掀开。
陈旧纸张和油墨的气味扑面味扑面而来,并无异常。她借着微弱的光线,快速翻动着书页。目录,目录,序章,第一章……直到她的手停在了书中部,标题,标题为“惩戒与行为矫正”的章节。这里的纸页明显页明显颜色更深,像是被什么液体浸泡过。然后,她看到了。
那些印刷体的“惩罚”、“训诫”、“负强化”等词汇旁边,布满了歪歪扭扭的手写注释。不是墨水,是一种暗沉沉的、接近褐红色的东西,干涸后微微凸起于纸面。像是……血。
她的心脏骤然缩紧。目光锁定了对“惩罚”的定义段落。原本严谨客观的学术阐述旁边,那暗红色的字迹写道:
【惩罚:唯一有效的认知烙印。疼痛是通往服从的捷径。肉体记忆远比大脑记忆更忠诚。适当的损伤,是清除是清除不良思维的最佳消毒剂。】
字迹癫狂,每一笔都带着一种刻骨的恨意。刘榴感到一阵恶心和眩晕,胃里翻腾起来。她颤抖着手,继续,继续往后翻。在关于“课堂管理”的章节,旁注是:【秩序高于一切。噪音(包括无用的提问)即是叛乱。沉默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在“家庭教育”部分,旁边写着:【爱是纵容的温床。严格是唯一的慈恩。错误必须付出代价,即刻,且可见。】
这不是批注,这像是一套疯狂而残忍的行动纲领,寄生在这本正经的教育学著作里。她猛地合上书,胸口剧烈起伏,把它塞回书架最深的角落,仿佛那样就能将里面的邪祟一并封存。
起初的两天,风平浪静。刘榴几乎要以为那只是自己的一场噩梦。改变是从第三天开始的,细微得不易察觉。
英语课上,李老师,那个总是笑眯眯、鼓励大家大胆发言的年轻女教师,讲解完形填空。坐在刘榴前排的赵明,那个有点多动症、永远坐不住的男生,习惯性地晃动着椅子,椅子腿摩擦地面,发出轻微的吱嘎声。放在以前,李老师最多温柔地提醒一句:“赵明,注意一下哦。”
但今天,李老师的笑容僵在脸上,眼神里有什么东西迅速冷却、凝固。她停止讲解,教室里一片寂静,只有赵明椅子不安的声响。李老师一步步走过去,高跟鞋敲击地面的声音异常清晰。她没说话,只是从讲台上拿起了那个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