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摩擦副润滑措施
一、摩擦副润滑概述
摩擦副润滑是指在相对运动的两个表面之间,通过润滑剂减少直接接触,降低摩擦、磨损,提高机械效率和使用寿命的技术措施。润滑措施的选择应根据工况、材料、载荷等因素综合确定。
(一)润滑的目的与意义
1.减少摩擦:润滑剂形成油膜,使金属表面脱离直接接触,降低摩擦系数。
2.降低磨损:防止表面刮伤和粘结,延长零件寿命。
3.散热降温:润滑剂流动带走摩擦产生的热量,防止过热。
4.清洁作用:带走磨屑和杂质,保持表面清洁。
5.防锈防腐蚀:隔绝空气和水分,保护金属表面。
(二)润滑的分类
1.按润滑剂形态:
(1)液体润滑:如润滑油,适用于高速、重载场合。
(2)半固体润滑:如润滑脂,适用于中低速、重载或振动环境。
(3)固体润滑:如石墨、二硫化钼,适用于高温、无油环境。
2.按润滑方式:
(1)油润滑:通过油泵、滴油等方式实现。
(2)脂润滑:通过手动加脂器或自动润滑系统实现。
(3)干润滑:依靠表面处理(如镀层、自润滑材料)减少摩擦。
二、常用润滑措施
(一)选择润滑剂
1.润滑油:
-矿物油:成本低,适用于一般工况。
-合成油:高温、高压下性能更稳定,如聚α烯烃(PAO)、酯类油。
-生物基油:环保型,如植物油,适用于特定行业。
2.润滑脂:
-组成:基础油+稠化剂+添加剂。
-常用稠化剂:锂基、钙基、钠基。
-适用场景:轴承、齿轮、阀门等。
3.固体润滑剂:
-石墨:耐高温,适用于金属间润滑。
-二硫化钼:减摩效果好,用于塑料与金属配合。
(二)润滑方式
1.油润滑:
(1)油浴润滑:零件浸在油池中,适用于低、中速轴承。
(2)油绳/油垫润滑:通过毛细作用供油,适用于小型设备。
(3)油枪/油杯润滑:手动注油,适用于点润滑。
(4)喷油润滑:高压油泵喷淋,适用于高速、重载场合。
2.脂润滑:
(1)手动加脂:定期用油枪或加脂器补充。
(2)自动加脂:通过润滑泵和分配器实现,减少人工干预。
3.干润滑:
(1)表面处理:镀镍、镀铬减少摩擦。
(2)自润滑材料:如PTFE(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无需额外润滑。
(三)润滑系统设计要点
1.油路设计:
-油路应短而直,减少压力损失。
-设置过滤器,防止杂质进入。
-安装油量表或油位传感器,监控油量。
2.脂路设计:
-脂杯间距≤5米,确保润滑均匀。
-使用耐压脂管,防止泄漏。
3.供油量计算:
-油润滑:根据功率、转速计算,如汽车发动机油流量为0.5-2L/min/HP。
-脂润滑:根据运动频率,如轴承每4小时润滑一次。
三、润滑维护与管理
(一)定期检查
1.油位检查:每周至少一次,确保油量在标线范围内。
2.油质检测:每3-6个月更换一次,检查粘度、水分、杂质。
3.润滑点清洁:清除积垢,防止润滑失效。
(二)故障诊断
1.异响:可能因润滑不足导致干摩擦,需检查油路是否堵塞。
2.温升过高:润滑不良或油品老化,需更换润滑剂。
3.磨损加剧:油品选择不当或杂质污染,需调整润滑方案。
(三)节能效果评估
1.摩擦系数监测:使用传感器测量,润滑后应≤0.1-0.3。
2.温度变化:润滑前温度≤60℃,润滑后≤45℃。
3.磨损率对比:润滑前磨损量≥0.02mm/1000h,润滑后≤0.005mm/1000h。
四、安全注意事项
1.润滑剂分类存放,避免混用。
2.使用防护手套,防止油品接触皮肤。
3.高温设备冷却后再进行润滑操作。
4.油品回收时分类处理,不可随意丢弃。
**四、润滑维护与管理**(续)
(一)定期检查
1.**油位检查:**
***目的:**确保摩擦副始终处于适当的润滑状态,避免因缺油导致干摩擦或过热,也要防止油位过高引发泄漏或搅动空气带入水分。
***方法:**使用透明的油尺或油窗,按照设备说明书规定的检查周期(如手动泵站每周一次,大型设备每月一次)进行。检查时需确保设备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通常是冷态或温态稳定时),因为油温变化会导致油位在油尺上产生视差。记录检查结果,低于下限时需及时补充。
***要点:**对于无法直接观察的润滑点,需建立检查表,明确每个点的检查频率和方法。使用符合设备要求的油品进行补充。
2.**油质检测:**
***目的:**评估润滑剂是否依然保持良好的润滑性能,判断是否需要更换。油品的老化、污染或性能下降会大大降低润滑效果,甚至加剧磨损。
***方法:**
***外观检查:**观察油色、透明度。新油通常清澈,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能变浑浊、颜色变深。乳化(水油混合)或出现黑色沉淀物通常表示油品已变质或污染。
***粘度测定:**使用粘度计测量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