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陶艺上色技巧课件.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陶艺上色的基础认知:从“色彩原理”到“陶艺特性”的融合演讲人

01陶艺上色的基础认知:从“色彩原理”到“陶艺特性”的融合02工具与材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03核心技巧:从“基础操作”到“风格表达”的进阶路径04常见问题与解决:从“翻车”到“优化”的经验总结05结语:陶艺上色的本质是“人与火的对话”目录

2025陶艺上色技巧课件

各位同仁、学员:

大家好!我从事陶艺创作与教学已有15年,从最初在工作室里对着陶坯反复调试颜色,到如今带领团队完成大型公共陶艺项目,我深刻体会到:上色是陶艺从“素坯”升华为“艺术品”的关键一步。它不仅是技术的叠加,更是创作者情感与思想的视觉化表达。今天,我将结合实践经验与教学心得,系统梳理陶艺上色的核心技巧,希望能为大家的创作提供实用参考。

01陶艺上色的基础认知:从“色彩原理”到“陶艺特性”的融合

陶艺上色的基础认知:从“色彩原理”到“陶艺特性”的融合要掌握陶艺上色技巧,首先需建立“双重认知”——既要理解色彩本身的物理与美学规律,也要明确陶艺载体的特殊性对色彩呈现的影响。

1色彩原理:陶艺上色的底层逻辑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是一切上色的基础,但在陶艺中需结合“温度”这一变量重新理解:明度:色料浓度与釉层厚度直接影响明度,同一色料在薄涂时更透亮,厚涂时更浓郁,但需注意过厚可能导致流釉或开裂;色相:不同色料在高温下会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例如氧化铜在氧化焰中呈绿色,在还原焰中可能偏蓝;纯度:陶艺色彩的纯度受窑温稳定性影响极大,温度波动50℃就可能导致色料分解或未完全熔融,出现“灰化”或“浮色”。

1色彩原理:陶艺上色的底层逻辑我曾在为某博物馆创作系列茶具时,因窑温表校准误差,原本设计的“天青釉”成品偏灰,后来通过反复测试,发现需将烧成温度从1280℃微调至1260℃,并延长保温时间30分钟,才还原出理想的纯净色调。这让我深刻意识到:陶艺色彩是“科学”与“艺术”的双重产物。

2陶艺载体的特殊性:色料与陶坯的“共生关系”陶坯的材质(瓷泥、陶泥、炻器泥)、素烧程度(生坯、素烧坯、釉烧坯)及表面处理(光滑度、孔隙率)会直接影响色料的附着与呈色:

材质差异:瓷泥密度高、孔隙小,色料需更细腻才能渗透;陶泥孔隙大,色料易附着但可能因吸色不均导致色差;

素烧程度:生坯上色(如泥绘)需控制湿度,避免色料因坯体干燥收缩而开裂;素烧坯(800-900℃)表面孔隙闭合,色料需通过“釉层”或“胶水”固定;釉烧坯(已施透明釉)上色多为釉上彩,需低温烤花(750-850℃);

表面处理:素烧坯需用400目以上砂纸打磨至无明显颗粒,否则色料会堆积在凹处,形成“色斑”;若需做“肌理效果”,则需刻意保留粗粝表面,让色料自然渗透进纹路。

我带学生时,常让他们先做“载体测试板”:用同一种色料在不同材质、不同素烧程度的坯体上涂色,烧制后对比效果。这种“实证教学”能快速建立对载体特性的直观认知。

02工具与材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具与材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陶艺上色的工具与材料种类繁多,需根据创作需求(如釉下彩、釉上彩、综合技法)选择适配组合。

1色料类型:按工艺划分的核心材料陶艺色料可分为三大类,每类的呈色机制与使用场景差异显著:

釉下彩料(1200-1320℃):色料在施釉前绘制于坯体,经高温烧制后被釉层覆盖,色彩稳定、耐磨,常见如青花(钴料)、釉里红(铜料)。需注意:釉下彩料需与釉水兼容性强,否则会因膨胀系数差异导致“釉裂”;

釉中彩料(1180-1250℃):色料在施釉后、烧制前绘制,部分融入釉层,呈色介于釉下与釉上之间,色彩较透亮但不如釉下稳定;

釉上彩料(750-850℃):色料绘制于已釉烧的坯体表面,通过低温烤花固定,色彩鲜艳但易磨损(如传统古彩、新彩)。需注意:釉上彩料需调“熔剂”(如乳香油),否则无法附着,且烤花时需控制升温速率(每分钟不超过5℃),避免色层开裂。

1色料类型:按工艺划分的核心材料我曾尝试用釉上彩绘制一套茶具,因急于求成,烤花时升温过快,结果图案边缘出现细微裂纹。后来调整为“分段升温”(0-500℃每分钟3℃,500-800℃每分钟2℃),问题才得以解决。

2工具选择:从笔刷到辅助工具的精准匹配0504020301上色工具的选择直接影响画面效果,需根据技法需求(平涂、晕染、点刻)搭配:笔刷:狼毫笔(弹性好,适合勾线、细节)、羊毫笔(蓄色多,适合大面积平涂)、扇形笔(晕染过渡)、排笔(均匀铺色);辅助工具:海绵(柔化边缘)、刻刀(刮出肌理)、喷笔(渐变效果)、拓印工具(树叶、布料等自然物,制造随机纹理);调色工具:调色盘(建议用瓷质,便于清洗)、量勺(控制色料比例)、研钵(研磨结块色料)。我的工作室常备20余支不同型号的笔刷,每次创作前都会根据主题选择:画工笔花鸟用00号狼毫勾

文档评论(0)

zsq1234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