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项目中的建筑场地绿化与生态恢复方案.docVIP

建筑项目中的建筑场地绿化与生态恢复方案.doc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v

v

PAGE/NUMPAGES

v

建筑项目中的建筑场地绿化与生态恢复方案

一、方案目标与定位

(一)总体目标

确保建筑项目场地绿化与生态恢复符合《建筑场地绿化工程技术规范》(JGJ/T297)、《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实现“施工期裸土覆盖率≥95%(防尘固土)、运营期绿化覆盖率≥35%(住宅项目≥40%)、苗木成活率≥90%、土壤改良达标率100%、生态功能恢复率≥85%(固土、降噪、透水)”,平衡项目建设与生态保护,打造“低碳、宜居、可持续”的场地生态系统。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住宅建筑、商业综合体、市政工程、产业园区等各类建筑项目,覆盖施工全阶段(土方开挖、结构施工、装修收尾)与运营期(交付后长期维护),适配城市核心区(需强化降噪防尘)、郊区(需修复自然生态)、滨水区域(需侧重水土保持)等场景。

(三)指导思想

以“生态优先、因地制宜、长效维护”为核心,结合项目场地特性(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周边生态),避免“重绿化轻生态”“重建设轻维护”,通过“临时绿化控影响+永久绿化提功能+生态修复补短板”,实现“场地生态-周边环境-区域生态”的协同共生。

二、方案内容体系

(一)场地绿化布局设计

施工期临时绿化(占比40%)

防尘固土绿化:裸土区域(开挖区、材料堆放区周边)铺设防尘网(高密度聚乙烯材质,使用寿命≥6个月)+临时植被(早熟禾、黑麦草,播种后7-10天发芽,覆盖率≥95%);

临时隔离绿化:施工区与周边敏感点(居民区、学校)之间设2-3m宽临时绿篱(紫穗槐、侧柏,高度≥1.2m),兼具隔离与降噪功能;

道路绿化:施工临时道路两侧种植速生草花(波斯菊、百日草),间隔5m设1丛灌木(木槿、连翘),减少扬尘扩散。

运营期永久绿化(占比60%)

功能分区绿化:

入口景观区:搭配观赏性乔木(香樟、桂花)+花灌木(紫薇、樱花)+地被(麦冬、鸢尾),营造展示性景观;

休闲活动区(如住宅小区):种植遮阴乔木(悬铃木、栾树),林下设草坪(结缕草、高羊茅),配置休憩座椅,兼顾使用与生态;

边界防护区:场地边界种植乔木(杨树、女贞)+灌木(冬青、枸骨)混合绿带(宽度≥3m),强化降噪、防尘、隐私保护;

生态优先设计:绿化面积中本地物种占比≥70%,乔灌草搭配比例1:2:3,提升生态稳定性;预留10%-15%“生态缓冲带”(自然草本+野生花卉),保护生物多样性。

(二)植物选型与配置

选型原则

乡土优先:选用适应本地气候(如华北选国槐、白蜡,华南选凤凰木、小叶榕)、抗逆性强(耐旱、耐贫瘠)的乡土物种,降低养护成本;

功能适配:固土区域选深根植物(紫花苜蓿、刺槐),滨水区域选耐湿植物(垂柳、菖蒲),降噪区域选枝叶茂密植物(珊瑚树、法国冬青),污染修复区域选富集能力强植物(蜈蚣草、芦苇,适用于轻度重金属污染土壤);

低维护性:避免选用需频繁修剪、喷洒农药的物种(如月季、温室花卉),优先选病虫害少、生长缓慢的植物(如松科、柏科树种)。

典型配置方案

住宅项目:乔木(香樟、银杏)+灌木(紫薇、木槿)+地被(麦冬、酢浆草),搭配率1:2:3,绿化覆盖率≥40%;

商业项目:乔木(悬铃木、栾树)+花灌木(樱花、海棠)+草坪(高羊茅),入口处增设造型灌木(小叶黄杨球),提升商业氛围;

市政项目(如道路):乔木(杨树、女贞)+灌木(冬青、紫穗槐)+地被(狗牙根、波斯菊),道路两侧绿带宽度≥2m,兼顾生态与通行安全。

(三)生态恢复核心措施

土壤改良与修复

前期检测:施工前对场地土壤采样检测(pH值、有机质含量、重金属含量),明确改良方向(如酸性土壤加生石灰,碱性土壤加硫磺粉);

改良措施:贫瘠土壤添加腐熟有机肥(每亩2000-3000kg)、泥炭土(每亩500kg),重度压实土壤采用深耕(深度≥30cm)+掺沙(沙土比例10%-15%),轻度污染土壤种植蜈蚣草、芦苇等修复植物,周期≥6个月;

长效维护:每年检测1次土壤肥力,按需补充有机肥(每亩1000kg/年),避免土壤板结。

水资源循环利用

雨水收集:场地内设置渗透铺装(透水砖、植草砖,占硬化地面≥30%)、雨水花园(面积占绿化面积10%-15%),收集雨水用于灌溉(减少自来水用量≥50%);

节水灌溉:采用滴灌(乔木、灌木)、喷灌(草坪)结合的灌溉系统,配备智能控制器(根据土壤湿度自动启停),灌溉效率≥85%;

水体修复(滨水项目):场地内景观水体种植水生植物(菖蒲、睡莲),投放有益微生物(光合细菌),净化水质,水体透明度≥1.5m。

生物多样性保护

栖息地营造:在绿化区预留“自然生境岛”(面积≥50㎡/处),种植野生花卉(波斯菊、虞美人),设置人工鸟巢、昆

文档评论(0)

chqs5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